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河北平山脱贫观察:用足老区精气神 啃下脱贫硬骨头

2017年07月28日 09: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石家庄7月27日电(记者孙杰、杨守勇、闫起磊)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解放全国的“三大战役”,也是在这里,党中央动身出发“进京赶考”——新中国序幕由此徐徐拉开。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山县,是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今天,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场脱贫攻坚“决战”正在展开,老区人民正以昂扬饱满的精气神,书写下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打好“红绿两张牌”

  带活脱贫“一盘棋”

  盛夏的西柏坡,像往常一样迎来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前些年,很多游客参观完景点后大多返回城里食宿,成为“过路财神”。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西柏坡周边甚至更远的山村里住上两天,休闲赏景,成了“常住财神”。

  平山县扶贫办主任秘书明告诉记者,以前,不少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丰富的山村贫困闭塞,少有人来。现在,这些贫困山村不仅改善了交通食宿等条件,还被打造成美丽乡村,可看可游可住。

  即便是县里最偏远、贫困的北冶乡也尝到旅游扶贫的甜头。“以前老百姓靠山吃山,砍了绿树种庄稼,现在大家靠山养山,争着护绿增绿美农家。”北冶乡党委书记韩贵书说,他们正以“佛光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依托,采取“大区小镇”模式,带动了11个贫困山村建特色小镇,吃上了“旅游饭”。

  去年,平山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投资迅速升温。县里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5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2016年已首期带动30个贫困村385户10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平山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又有一级水源地,大规模开发受限。到2015年底,全县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60个,贫困户20756户,贫困人口48822人,贫困发生率10.4%。

  “全县干部用足老区精气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强化精准措施,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平山县委书记李旭阳说,他们转变思路,重点打好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张牌”。一方面“因人施策”,把举措落实到人头;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多种扶贫模式齐头并进。

  最好的干部到一线

  不脱贫困“不收兵”

  110户410人,人均不足3分田,到2015年底尚有贫困户36户、贫困人口115人……温塘镇大米峪是个典型山区村、移民村、贫困村,低保户、缺劳力、缺土地、缺技术的又占贫困户一多半,可谓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平山县政府办的干部们主动请缨,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大米峪,担起攻坚重任。

  工作队进驻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为找到可靠产业,工作队请来专家帮助规划,利用荒山荒坡和沟沟岔岔,新整理出300亩土地。还组织村里成立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非贫困户”模式,种植富硒谷子。尽管去年遭了灾害,但仅此一项全村仍人均增收300余元。

  “富硒谷、富硒蛋,富硒蔬菜一大片;又打工、又分红,精准脱贫加油干。”这段流传于大米峪的顺口溜,是全村扶贫攻坚工作的真实写照。从合作社分了红的贫困户赵英虎算了笔账:富硒谷子人均分红约800元,富硒鸡蛋人均分红约500元,再加上打工收入、移民补贴,一年算下来全家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在两河乡山头村,县畜牧局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帮村里硬化了1800米入村路;在上三汲乡南七汲村,驻村干部正陆续帮贫困户实施屋顶光伏发电,让贫困户每年有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入……平山脱贫攻坚一线,人们看到最多的是驻村干部们带着群众忙碌的身影。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要把能干的党员干部放在最前线,让老区人民感受到党的好传统在回归。”李旭阳说,在省市两级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平山从县直单位挑选417名精兵强将组建了139个工作队,对260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

  实干换来“大变样”

  老区焕发“新精神”

  平山县的干部群众告诉记者,这几年是全县脱贫攻坚力度最大、政策落实最实、贫困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几年。大米峪村党支部书记刘和平说:“政府扶贫力度空前,村民不光得了增收好处,思想上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再等、靠、要,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干劲越来越足,脱贫的门路越走越广。”

  到去年底,平山全县累计完成通村路硬化450余公里,街道硬化140余公里,所有贫困村全部实现安全饮水,所有贫困村落实了产业脱贫“一村一策”。还对41个属于贫困村的后进村“两委”完成了优化整顿。

  “目前,全县脱贫攻坚已取得了贫困短板基本补齐,整体水平加快提升的阶段性成果。”平山县长董晓航介绍,对照河北省和石家庄市贫困退出标准,全县达到了整体脱贫出列条件。接下来,平山将继续以实干苦干争取早日脱贫出列。

  因修水库两次搬迁的西黄泥沟村,几十年里一直在穷窝里打转转,如今变了大模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年近80岁的付全寿夫妇告诉记者,去年暴雨把自家的房子冲了,政府帮他们重盖了三间新房。说起老区变化,老两口动情地说:“过去,党带领穷人翻了身,现在,党又带着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俺们老区群众对党有感情,永远跟党走。”

  “平山有决战决胜的精神和勇气。”李旭阳说,作为“两个务必”发源地和“进京赶考”出发地,平山的党员干部一定会答好“第一个百年目标考卷”,在脱贫决战中“不打赢,不收兵”!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