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湖北:深度贫困“堡垒”如何攻克? 关键要形成合力

2017年07月26日 10:52   来源:湖北日报   

  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昨日在英山召开。这标志着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入新阶段,由整体全面推进向深度贫困聚焦聚力。

  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各地积极探索,精准发力。

  攻克贫中之贫,关键要形成合力

  省扶贫办介绍,当前,我省深度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是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我省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和幕阜山区,他们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按照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势必难以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深度贫困,必须有非常之策、尽非常之力。

  看房县,村村建立金融扶贫工作站,扩大扶贫小额贷款受益面。积极探索“金融+N+贫困户”模式,发动各类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帮带协议,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共向67家涉农企业、200多家专业合作社发放担保贷款1.1亿元,辐射带动贫困户1.5万户4.9万人。

  看咸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短中长结合发展模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支持一批小微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通过建立“市场主体+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注重融合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格局,深化“旅游+、光伏+、互联网+”等扶贫行动。

  看郧西,与广东开展劳务协作试点工作。利用企业订单班、家庭培训课堂等形式,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

  各方帮扶,加大投入,扶贫资金、项目等各类要素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形成共促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分类施策,才能精准发力

  党的领导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保证。

  举全党之力攻坚深度贫困,我省坚持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管理体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省领导联系片区和深度贫困县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切实做好脱贫考核工作,以最严格的考核倒逼各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讲求实效。

  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各地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基本医疗保障等问题作为重点。

  在竹溪,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在神农架,教育救助提标扩面,与贫困对象实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残疾对象享受补贴366万元,危房改造贫困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才能精准发力。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当前尤其要防止用低保兜底“一兜了事”的简单做法,真正用“绣花”的功夫,做好扶贫政策措施精准到户、到人的工作。

  补足精神之钙,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地区脱贫绝不是简单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根本上是要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脱贫致富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坚持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增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各地纷纷行动。

  竹山县创新“十星创建精神脱贫”行动。突出观念转变,深挖精神贫困主因。坚持标本兼治、疏通内外的原则,从转变观念入手,补足贫困群体精神之钙,激发自主脱贫积极性。从“等靠要”到“赶帮超”转变,树立“十星光荣、脱贫靠我”的荣辱观。

  该县有关负责同志说,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扶贫不是简单的“给”和“送”,关键要强化群众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内源性”扶贫的智力支撑作用,绝不能大包大揽、包办代替。

  过去“背靠墙根晒太阳,坐等政府救济粮”的现象逐渐消失,如今“愚公移山、弱鸟先飞”的氛围正浓。(记者 孟静)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