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愿“杨梅滞销”少一些 扶贫产业风险如何把控?

2017年07月19日 17:37   来源: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今年南方雨水多,杨梅高产,可也正因为雨水多,一场大雨过后打落了很多杨梅,烂在地里,逼着村民赶紧抢收,可一下子又找不到这么多买家。”前段时间,湖南洞口县黄桥镇石狮村党支部书记肖平求援,村民找不到销路急得团团转。

  经过红网等多家媒体接力后,黄桥镇石狮村4万斤杨梅被迅速销售出去。紧接着,湖南浏阳永安镇贫困户近万斤西瓜因暴雨滞销,邵阳15万公斤西瓜、湘西7000斤蓝莓急寻买主……在湖南,这样的案例还有一些。

  农业特色产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抵御风险能力弱。如,柑桔黄龙病、高山葡萄霉菌病都能导致水果大规模减产减收,甚至带来毁灭性打击;猕猴桃产业因大量种植,市场需求有限,有可能出现滞销现象;油茶生产周期长,要五年才能挂果,达到盛产时间更长……如何减少“杨梅滞销”“西瓜滞销”等现象?扶贫产业风险谁来担?如何把控?

  160余万贫困对象通过产业稳定增收

  全省产业发展如何统筹规定?湖南省曾下发《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十二五”期间,全省贫困地区柑桔、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肉牛(羊)、生猪、奶业、高山蔬菜和旅游等十大扶贫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000多万亩。但记者了解到,这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事实上各地选择什么产业都是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自行发展,类似森林康养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

  2016年7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三管三不管”(管总额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总体要求,省级相关部门不限定资金在县一级的具体用途,这在某种程度助推全省产业多样化发展。

  尤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全省产业发展更是遍地开花。2014年-2016年,全省共实施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29个,2017年上报省扶贫办备案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约150个,带动市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00余个。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60余万贫困对象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还有约180万贫困人口需通过后面几年的产业扶持来 增收脱贫。

  产业风险如何规避

  尽管成绩斐然,但不得不思考,现在发展这么多产业,等产业丰收时市场饱和,或出现其他问题导致农户利益受损,怎么办?

  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张智勇表示,扶贫产业中自然的风险、市场的风险,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扶贫产业必须发展,它是贫困户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把产业做好,关键在于“四跟四走”模式的把握。

  湖南“四跟四走”模式成为了全国一张响亮名片,切实帮助解决帮扶不准、撒胡椒面、项目难见效、风险难防范、资金难保障等长期困扰产业扶贫的问题。

  张智勇强调,第一谨慎选择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第二寻找带头人,能人要有一定发展基础,有社会责任感,发展产业有市场前景。第三选准方式,是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还是股份帮扶。第四是风险防范,如产业保险的问题、风险基金的问题,真正要把这种措施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的身上。

  农户将风险转嫁给能人、企业,企业自身遇到销售难题又该怎么办?“产业难做,扶贫产业更是难上加难。”湖南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副处长刘毅纯表示,为了调动能人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湖南省出台了政策,根据他们带动的贫困人口数量及增收情况等,给予一定的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持,鼓励他们做大规模,拓宽渠道,延伸产业链。

  为何有产业扶贫资金“趴在账上”

  “督查中发现,当前产业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资金‘趴在账上’不敢用。”刘毅纯透露,扶贫资金管得严,产业又难选,因为担心出现风险,有些县不敢轻易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导致资金闲置发挥不了作用。

  选择发展好的项目是难题,市场类风险对产业发展制约影响较大。如湖南某地一个养鸡场,因为禽流感的问题,收益就明显下降,自身利润没有达到,企业拿不出钱来分红。还有气候带来的风险,去年因为雨水大,一个养鱼基地的鱼全部被冲走了。

  为规避农业产业风险,湖南省财政厅从2016年起推出精准扶贫特色农业保险。覆盖了生猪价格指数、山羊、特色猪、鸡、鸭、蔬菜、猕猴桃、中药材等30多个品种。此外,结合农户多元化的农业保险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省级特色、县级奖补、精准扶贫、巨灾保险等一系列农业保险扶持政策。

  但在实际中,全年全省扶持扶贫产业发展资金5亿元,分到每个县也就几百万元,如果每个县都设立一个风险基金,需要拿出几十万元作为风险基金,资金不够用,省级层面推动有难度,而县级政府可以整合涉农资金,实施有操作性。

  为应对扶贫产业风险,省农业委员会计划处副调研员肖小波透露,下一步,为应对农产品自然风险,省农委将加大投入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应对自然风险能力;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产品上市时间,应对市场风险。

  专家支招:发展新兴产业与现代农业协同扶贫

  “产业扶贫是一种可持续扶贫模式,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匡远配肯定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

  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和社会风险问题,匡远配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发展新兴产业与现代农业协同扶贫,通过发展规模化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多功能农业,发展旅游、碳汇和光伏新兴扶贫产业;要继续以“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为重点,走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完善和创新产业益贫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多渠道分散扶贫产业风险。

  【案例】“科技兴梅”让靖州“扬梅吐气”

  靖州杨梅种植史超过2000年,被誉为“中国杨梅之乡”,杨梅产业是当地传统第一支柱产业。前些年,靖州杨梅出现品质下降、产量不稳、销售范围受限、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发展。

  如何发展?靖州县决定把“科技兴梅”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杨梅产业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

  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加杨梅附加值,靖州探索杨梅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杨梅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湘百仕、一品东方、圣仕佰诺等企业相继落户靖州,生产出了杨梅果汁、杨梅果饮等系列产品。县里还把杨梅种植基地做成景区,完善杨梅生态产业园休闲观光旅游设施,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