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两只“连心鹅”架起扶贫“同心桥”

2017年07月17日 10: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7月16日电(记者李鹏)由胡沟村小学改造而来的村支部大院里,艳阳高照。一块菜园子边上的树荫下,“第一书记”王锋从城里买来的两只鹅嘎嘎直叫。记者到这个村采访,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却揭开了一段干群共谋脱贫的佳话。

  胡沟村是河南省新安县五头镇的贫困村,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村民散布在“三沟两岭六面坡”上。年轻人嫌村穷,出去打工后再也不愿回来。时间久了,全村1635口人,只剩下了300多口的“妇幼老弱病残”。

  “村里没啥资源,只能靠‘输血’。”胡沟村村主任胡向前说,县里为了帮扶脱贫,2016年7月,王锋从新安县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的任上被选派到胡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刚到村子,脱贫攻坚的任务千头万绪。“387户村民中有179户贫困户,结果一普查,实际只有82户符合条件,有些有房有车的也还是贫困户。”王锋说,因为扶贫不精准,群众怨气大,干群矛盾多,久而久之,因为干群不相往来,“村委院里的荒草一人多高。”

  干群不信任,思想不统一,扶贫的计划也落不了地。种核桃、种红薯、搞养殖、上光伏、办工厂……王锋的计划有很多,却一个比一个难推进。村民们私下还时常议论,对这些计划有质疑。

  王锋听在耳里,急在心里,“既然村民思想有顾虑,那就干给他们看。”通过小半年摸底,2017年伊始,王锋先把村里的道路修补一遍,然后硬化了村委大院的地面,新修了文化和便民设施,“先从距离上和村民拉近。”

  看着村委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帮扶干部和工人,来打听消息的村民越聚越多。但是村民还是有顾虑,“没干过农活,能帮咱脱贫?”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住在村委的王锋在院里腾出一块儿菜园,种菜给村民看,不久趁着回城的机会又买回来了3只鹅苗。

  “既能养给村民看,还能护院,一举两得。”王锋的想法很好,可买来第一天,受到惊吓的鹅苗就跑丢了1只。几个月过去了,剩下的两只鹅苗成了村民议论的话题。看着鹅苗长得越来越肥,不少村民觉得“城里来的农把式还真有几下子”,打开心结的村民向村委越聚越多。对农活儿“上瘾”的王锋,一个月前又买回来一群鸡苗。

  “王书记的菜比我们种得好,鸡鹅也比我们养得好,拉拉秧(一种野菜)喂鸡鹅能让鸡鹅多下蛋,这些我们都不知道,都是他教的。”因为家有患病老人和两个学生,家庭贫困的韩淑贤夫妇不能外出,只能就近打零工养家。以前,就住在村委边上的韩淑贤很少跨进村委大门。现在,韩淑贤打消顾虑,不仅贷款买了5只羊,而且看到村委忙不过来,隔三差五主动过来帮忙。

  记者在胡沟村采访,不时有群众主动到村委找干部咨询政策或扶贫项目,甚至有老人冒着酷暑走了好几里山路来打听消息。有时候因为上门的群众太多,已经50岁的王锋也感到力不从心,“最多的时候50多个人围着我问,就是一个人一句,也把我问糊涂了。”

  因学致贫的胡廷华家贷款养起了牛,因学因病致贫的胡得宽家喂起了猪……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扶贫项目,王锋累并快乐着。和在邻村包户扶贫的爱人忙中偷闲做一顿午饭,都让他感到很知足。但更多时候,厨艺出色的他因为没有时间,都是靠冰箱里冷冻的包子、馒头充饥。

  王锋的孩子今年24岁,还没有成家。村干部和村民担心他调走,不时从侧面打听王书记工作变动的消息。王锋总是笑着说,“放心吧,我做好了打扶贫持久战的准备,只要身体允许,我准备当上爷爷再走。”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