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贫工作一定要带着真实的感情”——“第一书记”李志强扶贫观之三

2017年07月12日 08:25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严铮 涂莉 王佑桥

  “李书记走了几个月了,我最遗憾的是,他走的时候,我没能去送送他。”几天前,记者在已经脱贫的李木清老人家里,与他谈起李志强,老人的眼眶微红。

  随即,老人责怪起陪记者一同前去的同心垸村村支书杨玉清:“就怪你没及时告诉我,我要是知道,再大的风再大的雨也要去送送李书记,他对我们贫困户是真有感情。”

  “李书记确实与贫困户们有感情”。对口帮扶同心垸村的张湾街工委副书记赵家驹告诉记者,李志强在时,不止一次告诉工作队员,“扶贫,一定要带着对贫困户深厚感情,没有这份感情,工作只能是‘雷阵雨,湿地皮’。”

  看到贫困户住着危房,他坐不住了

  李志强第一次走访60多岁的杨发林家是在2015年的一个雨夜。站在杨发林家低矮的砖瓦房前,李志强就猜到这是一家贫困户。

  但走进屋内,里面的景况依然让李志强倍感吃惊:不足40平方米的房屋潮湿昏暗,屋顶多处漏水,墙体裂缝可以伸进两根手指;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杨发林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妻子坐在一旁唉声叹气,厨房里漫出浓浓的中药味……

  李志强坐不住了,详细询问了杨发林的困难。杨发林长期生病,夫妻俩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全靠已成家的一对儿女给点零用钱,房子还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

  “老杨,这房子住不得!我们一起想办法尽快盖新的。”李志强握着杨发林的手,动情地说。

  第二天,李志强就找来专业机构,对杨发林家的房屋进行危房等级评估鉴定。鉴定结果为房屋已达最严重的D级危房标准,不能居住。李志强当场向杨发林一家承诺:赶在2016年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房屋重建。

  跑街道办事处,跑街房地部门,几个月后,李志强为杨发林家申请到2万余元危房改造补助。

  2016年6月,新盖的房屋如期完工。李志强帮助杨发林他们搬进了新家,杨发林对着李志强千恩万谢:“李书记是个好人啦!”

  听说贫困户孩子突发疾病,他连夜赶来

  杨强(应本人要求,化名)是同心垸村的特困户。杨强是名残疾人,患有侏儒症,妻子先天性智力残疾;家里两个女儿,大女儿初中毕业后辍学打工,小女儿还在读小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李志强驻村扶贫后,一直将杨强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去年的一个晚上,风雨交加。大女儿突发疾病,杨强束手无策。正在此时,李志强从家里打来电话。每每大风大雨,李志强总要给杨强打电话,询问家里情况。

  杨强赶紧将女儿的病情告诉李志强。李志强挂了电话就驱车赶了过来,将杨强女儿送到医院。到医院后,李志强跑上跑下,帮助办理住院、医保等手续。

  李志强明白,孩子病了,杨强家将陷入更深的贫困,杨强刚刚燃起的脱贫希望也将熄灭。哪怕还有一点帮扶的办法,就要争取。李志强再次跑到街道有关部门,寻求大病救助支援;回到单位,他发动法院干警爱心捐款……

  几周后,杨强女儿出院,杨强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此,杨强将李志强视为家人。每次见到李志强,都要跟他亲切地拉拉家常。

  得知李志强去世的消息,杨强当着众人面失声痛哭。

  无论身在何处,他的心里总惦记着村民

  “李书记不是把扶贫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当作一份神圣的事业。他时时刻刻都把贫困户放在心上。”杨玉清回忆起李志强,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2016年7月,全市普降大雨,防汛成为当时全市人民的头等大事。李志强也被从扶贫岗位上抽调到蔡甸消泗防洪一线。但他每天几个电话,询问同心垸村的灾情。

  去年8月2日,防汛一结束,李志强没有休息,来到同心垸村,到田间地头查看,挨家挨户登记受灾情况。虽然全村绝收面积达到1400余亩,但没有一户村民因灾致贫,这让李志强甚感欣慰。

  70多岁的李木清老人,在李志强驻村扶贫之前脱贫。李志强走访他家得知,老人心里一直不快活。

  李木清的老伴早年不在,平时连个搭话的人都没有;年近40岁的儿子成过家,女方却嫌弃家里贫穷,离婚带着孙子一去不归,儿子至今孤身一人在外打工;现有的房屋也全是靠亲戚的支援才得以改造……

  李志强将老人的心事记在心里,每次走访贫困户,总要多弯几步路,到李木清老人那里,陪他聊聊天,谈谈心;遇上节日,还特意给老人捎上一份礼物。

  得知李志强去世的消息,老人悲痛的同时竟然自责:“是不是我们这些人太让李书记操心了。”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