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新王博袁展
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因此,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把脱贫攻坚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准确把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分类分步稳定脱贫,提高扶贫脱贫的精准度、认同度和满意度。概括起来要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在精准上狠下功夫。从脱贫攻坚实际出发,这里所说的“精准”,一方面是指具体工作推进必须精准。对标“六个精准”,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重点落实入户普查“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六步工作法,抓好档卡资料规范化建设,打牢精准扶贫基础。要因村因户因人精准分类施策,把措施落到点上,落到根上,实现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户退出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明显提升识别、退出、资金使用和帮扶措施、帮扶项目的精准度。另一方面,是指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阶段特征和基本规律。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必须准确把握实际、突出问题导向、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注重把握实际情况,针对一些存在地方扶贫基础薄弱、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等问题,从解决现阶段制约脱贫目标任务的具体问题出发,从真脱贫、脱真贫的具体要求出发,坚持稳中求进,进而实现稳定有效脱贫。
在透明上狠下功夫。只有大力开展阳光扶贫、阳光脱贫,通过公开透明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增强群众认同度和满意度。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政策信息的公开公示,保证各类程序的公平透明,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扶贫工作、掌握扶贫政策,消除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脱贫措施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促使贫困户能从自身条件出发主动利用优惠政策,积极谋划个人脱贫,提高精准脱贫的有效性。要让党员干部熟悉掌握脱贫攻坚工作,更要让广大群众清楚贫困户的进入、脱贫过程,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和每一项政策措施落实中的公平正义,特别是在贫困户识别、帮扶过程、退出认定和扶贫涉农资金分配使用等重点环节,做好信息公开公示,保证村、乡两级公示的有效性,让群众看得清、信得过。
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当前,我省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增强意识、压实责任、监督奖惩,是实现脱贫攻坚预期目标的根本。首先要增强意识。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战略地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责任意识体现在行动上、落实上、实效上。其次要压实责任。通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层层明确,增强工作作风,形成完整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三是加强监督奖惩。强化问题导向,加强效果监督,注重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以扶贫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为抓手,不断改进工作,以激励机制为引导,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扶贫成效,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效果真实,确保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
在提升动力上狠下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避免返贫发生,既要充分利用外部多元化扶贫,发挥增量效益;更要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自我脱贫的信心和意愿,培育提升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实现精神脱贫。首先要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目前我省率先脱贫的兰考县,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大力发扬焦裕禄精神,实现了从“精神高地”走出“经济洼地”的转变。在脱贫攻坚中提高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要特别注重培养农村基层干部,选好用好脱贫领头人,充分挖掘培养乡村各方面人才。要积极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基层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激活群体的力量来共同脱贫。要整合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我省很多地方的贫困由生产生活条件困难造成的,要改变造成贫困的条件,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条件,还要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有利于扶贫脱贫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带动溢出效应,引导更多的资源流向贫困地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面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在持续上狠下功夫。注重可持续性一方面是要求脱贫的稳定性,持续稳定的增加贫困户收入,必须摒弃“慰问式”“救济式”帮扶,要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重点发挥考核督查的引领作用,完善扶贫考核评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既要考核年度达标线,又要考核贫困户的年收入递增情况,有效增加贫困人口收益,避免出现“只抓当年贫困户、忽视后期脱贫户”的不均衡现象。并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摸清返贫情况,分析返贫成因,加强返贫防范,完善对策措施,推进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另一方面,是要深刻理解脱贫攻坚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要注重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开展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易地搬迁要确保搬迁后移民生活得富裕,转移就业要保证能留住、能稳定,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扶贫要保证投入的持续性,实现扶贫工程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长期可持续的推动力。⑩5
(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