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线故事:第一书记的喜悦与期盼

2017年07月03日 10:09   来源:青海日报   

  “隆国村确定的四个产业发展项目已全部实施。”

  “李家乡山庄村目前已落实资金918万元,实施了8个项目,预计年内可让贫困群众增收60万元。”

  ……

  提起村里的发展和变化,与会的“第一书记”们如数家珍,豪情满怀。

  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海东市乐都区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措施,配合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扎实地开展“一联双帮”活动,为“第一书记”搭台子、指路子、作后盾,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履职能力,凝聚思想共识,充分了解他们的所感、所忧、所盼。近日,乐都区委组织部组织召开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座谈会,来自各乡镇的19位“第一书记”代表、4位乡镇党委书记齐聚一堂、共商扶贫攻坚大计。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区上下同心协力,按照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着力在强化领导、落实举措、基础保障、加强管理、协同配合上下功夫,区乡村三级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圆满完成了2016年27个贫困村退出、1551户5113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

  驻村一年多来,西宁特钢集团派驻下营藏族乡茶龙村“第一书记”高志光感触颇深:“要想干好扶贫工作,就要建立多方联动、密切配合的机制,这对于我们掌握村情、落实政策、学习外界先进经验、拉动选派单位支持各方面都大有益处。”

  扶贫工作中,全省66家单位6109名干部与8934户贫困户结对认亲,选派干部多方争取“娘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了“干部在一线,单位做靠山”、“党委政府主持攻坚,扶贫干部主导攻坚,社会力量参与攻坚,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感谢区委、区政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扶贫工作队提供一万元的经费支持,并为我们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险,这充分彰显出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青海日报社派驻中岭乡甘沟脑村“第一书记”姬亚尼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让派驻干部在村上驻得定、靠得住、干得好,乐都区建立了生活关爱、工作保障、表彰奖励机制,为派驻干部安排住宿、购置生活用品的基础上,为他们统一发放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并为全区155个精准扶贫工作队落实了每队1万元的工作经费。

  漫漫扶贫路,面对眼前的变化,“第一书记”们喜在心头,让贫困百姓们真正享受到实惠,也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提振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在往后扶贫驻村的日子里,“第一书记”们翘首期盼,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扶贫过程中,贫困户的质疑和不理解,是最让选派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感到难过的地方。“城里的干部连洋芋都种不来,来了能干啥,装装样子坐几天就走了!”有村民表示怀疑,“上头说我们村明年就要脱贫,那就等着!驻村干部会想办法的!”有人持观望态度。

  面对群众,他们的工作常被放在显微镜下看,一件小事处理不好便往往导致群众不理解不信任。一句“希望各方对我们多一分理解”,道出了很多扶贫干部的心声,他们表示,希望组织上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多给予激励和引导,让干部更好地投入扶贫工作中。

  在此次座谈会前,区委组织部紧紧围绕精准扶贫1+8+10工作方案,对全区155名“第一书记”和291名扶贫工作队员、19个乡镇党委组织委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针对党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选派干部和村干部的培训力度,让大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展思维、提高水平。

  同时,书记们表示,实现“一个不能少”的脱贫目标,不能让非贫困村成为不平衡的角落,不能让非贫困村贫困人口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在握紧拳头、集中发力,解决贫困村突出贫困问题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和重视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确保同等对待、均衡发力。(罗 珺 任慧泉)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