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印江脱贫攻坚方法论:大山里的老百姓这样奔向全面小康

2017年06月21日 08:4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印江6月20日电(记者 周围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处贵州东北部,武陵山腹地的印江县,不靠海、不靠江,欠开发、欠发达,唯独有青山、有绿水、有良田、有文化。如今,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贵州省森林城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无不彰显着印江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魅力。

  “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这是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曙光同志的座右铭,他积极投身决战脱贫攻坚第一线,为印江脱贫攻坚铸建了一座丰碑,为印江实现全面小康另辟了一条“曙光之道”。

  当前,印江正在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的使命,全县上下求索,寻找出路,寻求方法,从贫困落后中找到了全面小康的曙光之道,共同浇筑幸福印江的梦想之光。

  朗溪镇:产业扶贫“2234”工作法

  “解放思想、踏实做事,始终想着老百姓的利益。近年来,三村村通过驻村干部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到邻村‘昔蒲村’学习取经,计划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再困难创造条件也要带动村子的经济发展,但一开始有些村民不理解不接受,我们村干部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号召在外拼搏的本村游子返乡投资。譬如,由‘春晖使者’田宏进先生投资建设的养鸡场,自养蛋鸡7000羽,为31户贫困户代养绿壳蛋鸡7000羽,预计每年每户贫困户可增收3000元呢,而且有的村民还可以参与二次分红。现在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特别高,我相信三村村在未来的致富发展道路上会越来越好!”印江县朗溪镇三村村第一书记任林自豪地说道。

  第一书记任林同志于2016年到村任职以来,以扎实勤勉地工作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地工作闯进和干劲、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地为民情怀,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通过引进企业发展,用活金融服务,通过“春晖行动”感召乡友回乡创业带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形成不等不靠地创业环境,让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门路、家家有现金收入,用沉甸甸的工作实绩赢得了三村村全村男女老少地高度认可和赞誉。

  郎溪镇书记张羽桥介绍,郎溪镇的扶贫工作采取“两短两长”(即:短期脱贫靠养殖,短期分红靠集体,长期脱贫靠种植,长期积累靠基地,)工作方法,长短结合消除贫困之根,实现群众短期有增收,长期有有保障,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了消除扶贫攻坚中群众等、靠、要的懈怠思想,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郎溪镇以产业强村为目标定位,通过统筹产业布局,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培养春晖脱贫产业,搭建企业、村集体、群众利益共同体的桥梁,实现抱团发展,培育了“四型农民”(发展型农民、技术型农民、股东型农民、职业型农民),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板溪镇:“三转”措施奔小康工作法

  在当前脱贫攻坚这一态势下,板溪镇将现有的食用菌产业实行“转”型升级。通过转思路、转模式、转观念这“三转”,来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管理、市场销售和健康发展。

  为什么要转思路、转模式、转观念?因为之前的发展模式带来的效果是带动面不广、群众参与不多,市场打不开、效益不大,前景淡然、后劲不足,群众只有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没有分红,村级集体经济也没有,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必须要“转”。

  一是转思路、促发展。将食用菌产业从点上发展向面上发展转变,从单一的企业发展为主向贫困户等群众参与发展转变,从企业自主生产向为群众提供菌棒、技术管理和负责市场销售转变,促进食用菌产业朝着精细化发展。

  二是转模式、促管理。我们转变以往单一的合作社发展模式,现在采取“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村两委负责种植贫困户的引导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负责给贫困户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管理和统一保底回收产品,贫困户负责直接生产管理,最终实现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三赢。

  三是转观念、促市场。我们立足产品优势,围绕市场做文章,切实转变原始销售观念,转变食用菌产品销售模式和渠道,充分运用已有商标和资质认证,做好包装品牌,通过农村电商、乡情网等信息化平台,将产品输送至高端市场,让食用菌产品产生最大最多效益。

  通过这“三转”措施,彻底改变了以往食用菌发展的局限性。以前靠公司单打独斗每年最多只能发展80万棒,实现利润80万元,带动就业80人,平均用工30人,实现务工最高收入4万元,最低仅2万元。而现在,发展规模可达300万棒,菌棒销售纯收入300万元,贫困户利润分红220万元,村社利润100万元,村集体50万元以上,实现产值1350万元,同时可带动300人就近就业,人均可实现3万元务工收入,可实现土地流转费18万元,能带动2个食用菌专业村和8个贫困村170户700贫困人口脱贫,实现10个村集体经济突破收入5万元以上。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进了农民实现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从而达到合作社盈利、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的良性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