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伴着热闹的鞭炮声,大通县长宁镇下严村的劳务派遣公司正式成立了。劳务派遣“阵地”的成立,让村民们有了指望。作为园区企业集中的村庄,下严村成为一个典型的失地农村,闲散劳动力成为村里第一要解决的难题。如何让失地农民长期固定地创收,下严村一项失地农民就业的“试验田”措施正在启动。
找路子,为千余村民添“硬”劲
下严村位于大通县长宁镇,今年村里1300亩农地全部被征用为国家工业园区用地。村民的地被征用了,虽然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农作物的经济收入就没有了。几辈子的种地人,一下子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下严村村委书记严吉常介绍,下严村地处工业园区附近,有就近就业的便利条件,但是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转型进步,所需的工人不再只是蛮干的苦力工,而是对用工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技术就是硬条件。如何让村民掌握一门“硬”技术,让他们真正从农民转角色成为工人,村里寻出了开劳务派遣公司、固定为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的路子。
专业化,由松散型转向规范型
长宁镇就业办公室主任严宝臣告诉记者,以前针对失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比较松散,不仅没有固定的培训点,而且培训出来的务工人员技术不精,导致这条劳务派遣的致富路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下严村成立劳务派遣公司,作为农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三者之间的平台。运作方式为:企业按季度或者按月统计企业所需用工专业、类别、人数,将相关需求信息上报至大通县人社局,大通县人社局则根据相关信息联络下严村村委,联络相关专业讲师或培训师,村委则按照用工情况组织村民参加培训,根据各类培训情况,按需求对园区进行输送,达到农户与企业的双需求。
据介绍,这个劳务派遣公司严格根据用工需求进行培训,打破了原来松散的模式,对村民开展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让村民人人实现掌握一门技术,自力更生地创造财富。同时,该派遣公司不仅只针对下严村,据长宁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点将作为全镇失地农民的培训阵地,长期免费开展一系列技能培训,成为宣传就业政策、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中心点。
齐发力,全村实现全面脱贫
村民严海忠是村里剩余的精准扶贫户之一,因病致残后,他无法外出打工,在村委和西宁晚报社的帮助下,他就地养猪发展养殖业。去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他投产养了60头猪,一年下来收益不错。今年,他打算报名通过村里这个培训中心学习更多专业的养殖技术,为今后扩大养殖奠定基础。提到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地说“有了这么好的政策和培训平台,我一定不拖后腿,争取脱贫。我的计划是去年投产、今年发展、明年收益回报社会。”下严村作为西宁晚报社定点扶贫村,驻村的书记从细微处帮助结对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村民贺成兄因病致贫,但自强的她一直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家里挣点钱。西宁晚报社驻村书记根据她的实际情况,联络了一位少数民族老板,为她谋到了一份编织藏服的工作。目前,贺成兄已完成了相关作品验收,将有一份订单签约。而这份编织的工作也成为下严村劳务派遣公司培训的一个项目,让村里有这种能力的妇女也能参加。
想办法为村民创收,找路子让村民掌握技术,专业规范地让失地农民正确转化角色……下严村的脱贫篇章正在红红火火地演绎。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