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云南祥云:产业扶贫激励大学生返乡种植百合

2017年06月09日 11: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6月8日电(记者 李家瑞)今年24岁的李国华念完大学后,却决定回到家乡就业。

  李国华家在云南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江尾村,之所以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除了希望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家里的百合和山药也是重要原因。

  2014年李国华家里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500元左右。在政府多项帮扶政策下,尤其是2016年参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后,去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200元。

  “家里种的百合、山药首季利润超过7000元。”李国华说,这还是在前期经验技术不足的情况下,改进后收入会更多。此外,去年把家里饲养的6只羊卖掉获利超过1万元。

  李国华家生活的改善,源于大理州祥云县创新产业扶贫体制机制,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的多项举措。

  李国华家门口贴着的帮扶卡因风吹日晒而有些褪色,但清晰地显示出在2016年一位叫做罗媛丹的帮扶人曾频繁到家中拜访。李国华说,刚开始参加产业扶贫时,正是她到家中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前后共有八九次。

  除了入户分析,因户施策,祥云县还针对自身地理及区位特点,因地制宜指导贫困户选择特色产业。百合喜凉爽,喜干燥,适合在砂质壤土中种植,“这里再出去两公里就种不了,主要是土壤的问题”,站在李国华家门口,祥云县农业局局长严珑斌指着远处说。

  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政府也提供多种支持。以种植的百合为例,政府向贫困户提供种子补助,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同时,牲畜养殖也是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以及所在村镇发展条件进行设计。

  据介绍,祥云县已建设有数百家养殖小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户均可进驻养殖。相比分散养殖,养殖小区拥有集中防疫,统一治污,节约圈舍建设维护成本等诸多优势。牲畜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更强。

  严珑斌说,近年来祥云县创新“村级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例如在李国华家的情况中,由各村党总支领创合作社,在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形成“政府与贫困户一起解决资金,政府与合作社牵头解决技术和销售,共同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态势。

  在收购农产品(000061,股吧)时,合作社向一般群众收取一定费用,补偿销售环节的成本,对贫困户则统一按市场价收购。合作社发展壮大后,不仅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还可以扩大集体收入,杜绝“空壳村”现象。

  李国华家一共6口人,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在家,哥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外出务工。李国华目前在村委会优先为贫困人口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就职,主要做一些与扶贫工作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管理工作,月收入1000多元。

  据介绍,祥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共有6840户24068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严珑斌表示,政府对脱贫户的关心不会减少,目的是巩固提升,防止返贫。

  “我会进一步发展好这些产业,今后生活定会越来越好。”李国华说。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