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精准扶贫要下足“绣花”功夫

2017年05月25日 09:58   来源:长城网   

  多年扎下的穷根如何拔除?防止返贫的防线如何建立?扶贫干部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新华社记者分多路到基层蹲点调研,探究贫困地区脱贫的具体实践。(5月21日新华社)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会衍生出来一系列难题,如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等,因此,扶贫刻不容缓。“绣花”功夫,是一种精细的功夫,是一种务实严谨、极端负责的态度,既包括精准发力、精细管理的技巧方法,“按图施针”的规则意识,也包括持续用功、铆劲实干的耐性与韧劲。只有用“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把控细节、打造精品。在扶贫的过程中,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精准扶贫,贫困地区缺“精气神”不行。在扶贫过程中,首先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引导困难群众正确对待扶贫,既要心怀感恩、好好珍惜,又要有羞耻心、进取心,把接受扶贫作为强大的动力,努力劳动回报社会。同时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以此鞭策自己,引导困难群众正确看待贫困,摈弃“等靠要”和消极绝望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只有如此,才能够将“输血”变“造血”,源源不断变创造财富,让老百姓真正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准扶贫,要把准“贫脉”,因症施针。一块绢布想要秀出最美的图案,既取决于工具不同,又取决于针法不同。但无论何种针具、哪种针法,是密是疏,都要有“一针一线”的专心与恒心,针针扎实。扶贫也一样,不论条件、原因如何,都要号准“贫脉”,针针扎到“穷穴”上,招招治到“穷根”上,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能蜻蜓点水、半途而废,更不能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扶贫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检验的标准是“心中有民”,落实的标准是“针针扎实”。只有因症施针、因地制宜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祛除“穷病”。

  精准扶贫,要做好脱贫验收,防止返贫现象。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精准扶贫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是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不能是“口号扶贫”、“数字扶贫”,而是要把精准扶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从扶贫体制机制上预防“返贫”、应对“返贫”,从扶贫制度设计入手,要把“因病”、“因灾”、“因学”等可能发生“返贫”的现象考虑进去,从生产发展、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扶贫措施。如此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靶向治疗,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魏诗菁)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