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巴富强通讯员王向灵)“在永盛服饰上班,每个月最少能挣3000块钱,中午还管顿吃的。在这里上班方便,还能照顾家,工资拿得也高,再也不用跑出去打工了,是‘扶贫车间’让俺这样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圆了就业增收梦!”近日,沈丘县刘湾镇杜庄村贫困户徐卫华高兴地说。
为了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沈丘县通过招商引资在刘湾镇大陈庄村设置了永盛服饰“扶贫车间”。而这个“扶贫车间”的创办者,就是被人们称为“草根”的青年农民陈伟创办的。
“所有的贫困户只要愿意来,优先录用,优先培训,培训十天以后,就让进车间,每个月25号、26号工资准时发到账户上。”陈伟说。
无独有偶,在大邢庄乡东程庄村,一个承载着乡亲们脱贫致富梦的英达木业“扶贫车间”在村头刚刚建起,有23名贫困户优先保送进厂,另招收各类员工24人。这个“扶贫车间”是由31岁的“草根”刘俊坦创办的。
刘俊坦20岁时便开始在上海打拼,开办的物流公司现已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流动资金达1000万元。2016年10月,事业蒸蒸日上的刘俊坦得知家乡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时,顿时萌发了回家创业、引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念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刘俊坦说。
如今,在沈丘县像陈伟、刘俊坦这样的“草根”多达73名,创办“扶贫车间”73个。这些“扶贫车间”全部建在村子里,其目的是让贫困户们过上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惬意生活。
沈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立文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草根”在村里创办“扶贫车间”,一是得益于沈丘县乡村三级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厂址、资金等优惠条件;二是对他们进行表彰,让他们现身说法,介绍致富经验,拥有成就感;三是在入党、进入村“两委”班子方面优先考虑,以此激发了“草根”们创办“扶贫车间”的激情。
“将本地‘草根’创业者引入‘扶贫车间’,既带动了贫困人口脱贫,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扶贫效益和产业发展的双赢。目前,已经建成的73个‘扶贫车间’,安排500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员1500人。现在全县又规划新建113个‘扶贫车间’,等全部建成以后,还可以安排2000个贫困户就业,实现2000户贫困户脱贫。”沈丘县扶贫办主任张宗治说。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