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郭畅 通讯员 秦海灵
绕过乡间小道,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朝参村扶贫干部王家轩指着山坡上的一栋破旧瓦房说,“那就是王进裕的家,已是危房,台风天根本不能住人,去年10月他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政府补贴资金,帮他建新房。”
得知记者到访,朝参村贫困户王进裕特地向工地请了半天的假。在他家的旧瓦房里,环顾四周,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厨房是用竹竿、铁皮搭建而成的。王进裕介绍说,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雨天会漏雨。
说到这里,记者有些纳闷,王进裕正值壮年,怎么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致贫原因是什么?
“制约发展的‘牵绊’其实是3个孩子,妻子前些年外出打工就再也没有回来,她走的时候,最小的孩子还不满两岁。这些年,我既要当爹又要当妈。”王进裕说,如果自己去营根镇外打工,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这些年,为了抚养孩子,王进裕只能选择在附近的工地打零工,他早出晚归,收入微薄,也考虑过在家发展种植业。2001年,他种植了300棵绿橙树,因为缺乏技术,在2007年全部死光了,家里少量橡胶树因为年份不够,还没开割。
“为了生计,曾有一段时间把孩子交给邻居照看,我跑到长征镇一家工厂打工,没想到小儿子在玩耍时,把胳膊摔断了,我就再也不敢走远了。”王进裕说,在政府教育扶贫政策帮扶下,现在不用再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但考虑到3个孩子的未来发展,自己一直琢磨着怎样才能改变现状。
每周乡镇都会举办脱贫致富培训会,王进裕积极参与。“政府扶持力度大,缺资金不是难题,自己学好养殖技术,掌握一技之长,脱贫不难。”王进裕斗志满满地说。
“王进裕主动找我,希望能学养鸡技术,恰逢前段时间琼中开展了脱贫先进事迹宣讲活动,我带着村里的贫困户去学习,经过协调,附近几家山鸡养殖基地都愿意免费向贫困户教授养殖技术。”王家轩说,等大家学好技术,村里就向乡镇申请一批鸡苗,成立养鸡合作社。
如今,在脱贫路上,王进裕希望能够奋起直追。“去年在政府帮扶下,我以扶贫资金入股了村级养猪合作社,年底得分红1200元,今年政府补贴6万元进行危房改造,我一定要把新房子盖起来。”王进裕说,再苦不能苦孩子,要撑起这个家庭,自己愿意去闯去干。
临走时,记者看到王进裕家的门前贴着一块“脱贫攻坚帮扶”公示牌,上面的帮扶目标很醒目: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落实危房改造、教育帮扶等相关扶贫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努力在2017年脱贫。
有政府一系列贴心扶贫政策,有责任心强的帮扶人,加上王进裕的勤奋肯干,相信这个贫困家庭一定能摘掉“穷帽”。
(本报营根4月10日电)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