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舆情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近6000万,相当于减少了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规模。这使千百万贫困群众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贫困地区的致富活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强大势能。在为成绩欣喜的同时,也要看到,个别地方为了政绩用假脱贫、“数字脱贫”欺上瞒下的事例时有发生。
舆论指出,这份成绩单聚集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辛劳,来之不易。各地在推进脱贫攻坚战中,必须把严惩各类假脱贫当成工作重点,严格考核,严肃惩处。
2 “数字脱贫”背离扶贫本义
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指出,当前,脱贫攻坚形势喜人,真扶贫、扶真贫是主流,但从发现的问题看,仍有个别地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
比如,有的地方将经济条件较好、紧邻中心城镇和干线公路的小康村确定为贫困村,反倒把地方偏僻、贫困发生率高的“老大难”村摘掉“贫困帽”。搞“数字脱贫”,将“贫困帽”张冠李戴,好处是减“贫”很容易、成效看得见。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各级干部不在扶贫工作上下功夫,不俯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抓实干,兢兢业业地做好扶贫工作,而是动歪脑筋,在脱贫工作上“掺水分”,搞“数字脱贫”“被脱贫”这些歪门邪道。
这样的脱贫“成绩”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却不能真正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不能实现“真脱贫”。这样掺杂着诸多“水分”的脱贫不仅背离扶贫本义、影响扶贫进程,也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3 坚决制止脱贫中的形式主义
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认为,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制止形式主义,必须严格落实相关标准和程序,消除虚假脱贫,杜绝“数字脱贫”“资料脱贫”。
脱贫攻坚要因地制宜,不可好大喜功。脱贫攻坚是帮助困难群众脱贫,站在贫困群众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谋划措施,不能坐在办公室下命令,当甩手掌柜,搞“纸上扶贫”“电话扶贫”和“喇叭扶贫”;不能走过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坚持时间进度服从质量,不盲目攀比,防止急躁症。综合考虑贫困人口规模、贫困程度、发展基础、投入力度等因素,科学调整贫困退出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防止不切实际的层层加码,坚决杜绝“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急功近利心理。
要防止拖延病。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避免歇口气的想法,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进一步厘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4 用“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
新华网、《菏泽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表示,要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要防止脱贫攻坚造假,就需要“最严格”的考核。没有“最严格”,脱贫攻坚工作就容易滋生懒散拖沓,滋生不尊重客观实际的造假案例,滋生“闭门造车”的造假数据,滋生形式主义等,凡此种种,都不利于脱贫攻坚的决胜作战。
要从“最严格”这三个字上谋划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体现在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落实,体现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解决,体现在凡成果必然以事实说话,体现在凡数据必然经得起推敲。无实干,无“最严格”保障,必然“误事”“误民”。
护航精准扶贫,在严肃查处上下功夫。实施“精准监督”,对弄虚作假的一律严肃处理。要抓住假脱贫的源头,及时发现问题,该整改的要立即整改,该问责的要迅速问责,决不允许“假货”横行于脱贫攻坚中。
5 网民呼吁脱贫不可好大喜功
近日,有关“脱贫弄虚作假”的话题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为了解网民对此话题的关注度,以新浪微博、论坛、网页跟帖为样本随机抽取670条评论并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如下:
◎网友声音
@春暖芦花开
实现脱贫摘帽,既要把握好脱贫标准,又要完善脱贫考核和评估程序,严防脱贫成果弄虚作假。 @清廉珠山
严防“竞相申报”不严不实之风,关键在于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机制,用制度把好脱贫关,让“贫困帽”摘得实至名归。
@北冥有鱼
扶贫干部要摆正自身态度,守住一颗耐心、恒心、责任心,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
@成都金控
脱贫不能脱离实际,既要防止“以贫为荣”,还要杜绝虚假脱贫。只有一心一意为群众找准了致富路子,才能光荣地摘掉“贫困帽”。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郑光魁)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