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贵州双江镇产业脱贫主打“绿色牌”

2017年03月28日 10:30   来源:贵州日报   

  3月13日至15日,记者蹲点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册亨县双江镇,爬山下地、走村入户采访调研,见证了当地干部群众人穷志愈坚的精气神,也看到了他们致富路更宽的美好前景。

  找准症结待发力

  “熟悉路况的司机,两个多小时应该可以到达。”

  从册亨县城赶往双江镇前,县里的一位同志提醒记者作好一路颠簸和头被转晕的思想准备。

  行驶在路上,记者感受到他描述的苦楚:路不宽,灰尘弥漫,每隔十几米乃至几米就是一个弯道,汽车始终在不断转向中前进。

  其实,双江集镇距县城并不太远,只有58公里,而且离最近的安(龙)册(亨)望(谟)高速公路岩架互通也仅45公里,然而连接县城和高速公路的唯一通道,却是一条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线形蜿蜒崎岖、通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低标准四级公路,所以行路难。

  “长久以来,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双江发展,这是致贫的最主要原因。”册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双江镇党委书记王思卫非常清楚症结所在。他刚从州里开会回来与记者同行,一身迷彩服,干净利落,透着一股随时准备战斗的精神劲。

  记者了解到,双江老百姓坐班车去县城要3个小时,单边票价25元,来回就得花费50元。同时,路难行还造成运输成本高得离谱,在县城卖50元一方的砂石,运到双江价格却高达一百四五十元,镇里种的甘蔗一吨价格是470元,但想卖出去运费却要花掉110元。进出困难,豆腐盘成了肉价钱。

  受此影响,加之当地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产出不能自给自足,全镇5703户23525人中,目前还有贫困人口5342人,19个村中还有8个是贫困村。

  “要想富,先修路”,放在双江并非虚言套话。

  改善交通,迫在眉睫。这是镇里干部群众的共识。

   破除瓶颈直往前

  途中,记者不时见到满载砂石的大货车往双江镇方向驶去。

  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在双江镇全面铺开。

  投资12.92亿元,总长65.8公里,从册亨县城到双江镇的二级路已开挖毛路,今年5月全面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通车;

  投资6.47亿元,总长135公里,沿南、北盘江(双江镇因这两条江在此交汇而得名)连通该镇9个村寨的通村四级公路毛路已基本打通,今年8月就将建成;

  投资近9000万元,总长111.2公里,连通该镇81个村民组的22条通组公路今年年底要建成通车,目前已施工两条;

  投资2400万元,总长300公里,连通19个村林区的产业路目前已完成150公里,到今年4月就基本打通;

  ……

  还有,通往该镇南北盘江滨江热带河谷的几条旅游路正加快建设。

  “通过建设形成路网,将彻底打破发展瓶颈。”双江镇镇长阳建刚很兴奋,“届时,从县城到双江只要40分钟,到村、到组、到林区也畅通无阻,群众出行和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经济命脉将就此打通。”

  林业脱贫做长期

  穿行山间,放眼望去,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的杉木林遍布山坡,春风掠过,林涛阵阵,绿浪滚滚。

  双江镇大部分地域属于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陡坡地,非常适合林业发展。该镇植被良好,林地面积5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其中22万亩左右属于农民种植的杉木林地,可采伐面积达3.8万亩。

  “镇里搞产业脱贫,主打就是林业。”王思卫说,双江镇党政班子成员思路明确,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银行”释放“生态红利”,通过主种杉树,辅种油茶、油桐等树种,大力发展林业推进脱贫攻坚。“对双江来说,这是最符合实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来到打朋村朋江组,村民岑南秀正准备上山巡视自家种植的30多亩杉树。对这个“聚宝盆”,他非常重视。

  岑南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离异后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平时靠种点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2000元。去年,他家种植的杉树砍伐了3亩出售,获得两万多元纯收入,一举摆脱了贫困。

  “分批种下的树隔几年就能采伐一次,以后生活根本不愁了。”岑南秀笑得见牙不见眼。

  据介绍,杉树的成熟期一般在15至18年,由于农户种植密度高,长到8年时间要间伐一次,到15年就可主伐,砍伐后又接着在原地栽种,循环往复连绵不绝。

  双江镇人大主席黄继成说,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能增加收入,农户间伐一次每亩可获纯利2000元,主伐一次每亩可获纯利8000元。而且交通改善后,运输成本下降,农户获利更多。“镇里哪家没有几十亩杉木林?只要砍伐一次,就能脱贫了。”他语气坚定。

  为支持双江发展林业,去年12月,省林业厅在该镇落实生态护林员115名,由贫困户来担任,每月工资800元。今年3月,又追加了200名护林员名额。同时,还积极给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支持,只要符合要求,都纳入项目补助范围。

  以短养长助腾飞

  最近20多天,坝麦村村支书王如安都在忙着雇用村民搭建种植灵芝的大棚。

  “种一亩灵芝,成本投入6万元,一年收成三次,亩产可达3000斤,按市场价每斤30元算,产值有9万元。”站在即将建好的大棚前,王如安为记者仔细算了一笔账,“纯利3万,再加上以奖代补3.3万,每年每亩可获利6万余元。”他觉得这个事大有可为。

  因为种植灵芝投资大、技术强,所以坝麦村决定先搞3亩大棚种植和12亩林下仿野生种植,进行示范带动,见成效后再逐步推广,鼓励贫困户种植。“毕竟他们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王如安说。

  3月14日中午,在洛法村洛法组,42岁的贫困户王建康不顾刚输完液还有些虚弱的病体,吃过午饭就急着赶往正在村里兴建的家庭牧场去砌砖。做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但他有更大的想法,希望早日建成畜牧场,用政府贴息、公司担保、农信社发放的5万元“特惠贷”入股,参加分红。

  “第一年可分2500元,第二年3000元,第三年3500元。”王建康憧憬着未来,“而且,经过培训到畜牧场去养猪还能有一大笔收入,好日子不远了。”

  洛法村村支书王素坦告诉记者,华西希望集团将在双江镇建100个家庭牧场,洛法村要建8个,每个牧场6户贫困户入股,可带动48户贫困户脱贫。“4月1号后就可办理入股。”他笑言,村里的贫困户都等不及了。

  一个个脱贫项目将在双江遍地开花结果。

  “杉木林采伐周期长,在此之前,必须有短期就能见效的项目来支撑带动,以短养长。”王思卫表示,为此,双江镇今年引进了希望集团德康公司、贵州双宇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狮子楼美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大亨通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在双江发展旅游开发、精品水果种植、生猪养殖、土鸡养殖等产业,预计将创造就业岗位1200个,直接惠及贫困人口800余户。

  同时,易地扶贫搬迁、小集镇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等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有思路、有措施、有干劲、有行动,双江干群同心齐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日可俟。(来源:贵州日报作者:张元斌)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