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向生态要效益 贵州雷山县变资源优势为脱贫优势

2017年03月23日 09:24   来源:黔东南日报   张希才

  “苗疆圣地”“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小城”“贵州省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核心区”.....这一块块“金字招牌”,成为雷山县最为富饶的资源优势。

  如何在优势上谱写脱贫攻坚大文章,雷山县立足资源禀赋,探索破解“富饶的贫困”瓶颈——

  生态旅游让“樵农”变“老板

  雷山县是贵州省的十大林业县之一,过去依靠砍伐木材换取财政收入。自1998年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天保工程试点县后,整个林区的生产经营活动由砍伐转为营造。雷山县及时转换思路,把生态建设与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资源结合,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九万大山绿化造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使全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发展。

  如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已由省级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区、西江千户苗寨等景区景点得到批准建设。通过重点对全国第一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国家保护古建筑群“郎德上寨”、苗族芦笙歌舞之乡“脚猛寨”等民族村寨,以及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巴拉河岸、雷公山公路沿线、西江公路沿线和雷山至大塘新桥公路沿线的旅游景区及线路采用封山育林、人工栽培等技术手段,在增加林木植被覆盖度、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质量的同时,提高沿线森林的景观等级,美化沿线村寨寨容寨貌,为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奠定生态基础。

  近年来,许多农民通过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由“樵农”升级为“老板”。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分别由2008年103万人次,2.85亿元上升到2016年接待游客72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4.6亿元。

  产业扶贫让农民奔小康

  山变绿了,游客来了,林业产业兴旺了。

  如今,雷山县有茶叶基地16.15万亩,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到5.5万亩,黑毛猪、稻田养鱼、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持续发展,无公害产业基地认证达13万亩、有机产业认证面积达1.12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60家,农业龙头企业24家,茶叶综合产值从2012年的3.8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4亿元,农业增加值从2.2亿元增加到6.69亿元,年均增长7.9%。

  近年来,雷山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文化之乡”。“雷山银球茶”被评为中国名优茶金奖,中华文化名茶和贵州绿茶“茶王”。

  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果品基地4万余亩。雷公山杨梅的独特韵味、雷公山香梨的脆香甘甜,产品走俏市场,并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雷山县的林下野生资源丰富,开发、生产出的竹笋、蕨菜、薇菜、折耳根等山野菜系列产品,现已成为馈赠的名贵礼品;以巫山淫羊藿、天麻等为代表的林下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贵州同济堂等大型制药企业在雷山建立了GAP生产基地。茶叶、中药材、青钱柳等生态产业加快发展,雷山银球茶、乌秆天麻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列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雷山黑毛猪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

  现在的雷山,产业脱贫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广,果盛茶香奔小康成为了苗疆圣地的一道亮丽风景。(记者 张希才)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