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同敏 程伟
2016年,留坝县针对全县75个行政村中过半均为“空壳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6.5%、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够、号召力不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作用不大的现实,在11个“空壳村”试点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建立半年时间,实施项目工程21个,贫困户人均增收近20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累计增加50多万元,试点村全部实现了“摘帽”脱贫。
通过“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这个抓手,留坝县建强筑牢了“前沿指挥部”,着力把村级组织锻造成为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尴尬:“第五级书记”底气不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组织没有集体资金积累,相当于他自己也是个‘贫困户’,说话办事就没有底气,自然也就没有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怎么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呢?”留坝县武关驿镇松树坝村党支部书记席帮清为此颇感尴尬。他说,村上集体资金不足,基础建设靠要,公益事业靠等,村级组织服务管理功能不健全,在村民中的威信和组织能力日益下滑。
“谁都不愿意当贫困户,作为‘第五级书记’,更是不甘于‘也是个贫困户’。”留坝县扶贫办主任崔应茂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村级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参与度不是很高,“第五级书记”的工作责任没有很好落实,从而导致村级组织在担当“前沿指挥部”重任时,能力遇挑战、工作受局限。
留坝县是秦岭南麓的一个山区小县,全县共75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截至去年6月底,“空壳村”就有38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50.7%,另外37个村虽然在高速路建设等重大项目中获得了一些土地、林地赔偿款,但全是“死钱”。老百姓害怕村干部乱花,总惦记着要把钱分了。绝大多数村级组织没有经济实力,且管理手段单一滞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只停留在一般性号召上,市场的、民主的、自治的管理方法完全没有介入。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村级公共事务无人管。群众发展生产需要技术、信息、服务而“有求难应”,增收致富无门路,村上也没有什么办法。久而久之,村民对村上失去了信心,索性也就不再理会了。
抓手:建起“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
村级组织应如何改进管理手段,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以更好地带领群众共同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这个问题在留坝县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探索,留坝县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创新村级组织管理运营模式,策划设计“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以此为抓手,为村级组织赋权活能,让村级组织干事有平台,管理有手段,村级集体有实力,着力把村级组织锻造成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和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前沿指挥部”。
建立“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过程当中,县上对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扶持政策、监管机制、收益分配等都作了规定,明确要求村级合作社理事长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其实质是县上扶持建立了一个村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控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是一个全新的管理服务平台。合作社下设若干个生产组或服务队,分为生产经营和公益服务两大类,从事具体的村级事务管理、组织群众生产、服务群众生活等工作。
县上为每个村级合作社注入60万元原始资本金,向社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额信贷服务。允许和鼓励入社群众、贫困户、能人大户入股,并根据股金份额参与分红,但明文规定个体股东中贫困户股份不能低于51%。推行项目代建制度,将村集体经济管理职能、经营服务事项移交合作社承担,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进一步夯实村组织便民服务平台,达到贫困群众增收、村级积累增长的双赢目的。
目前,全县11个试点村的村级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017户3346人,占试点村总人口的45.72%,其中贫困户243户711人,占试点村贫困人口的76.21%,累计吸纳股金184.4万元。每个村级合作社都建起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卫生服务队、自来水管护队,吸纳贫困户为队员,负责村上公共设施的日常管护,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难题。根据实际,各村还组建了电商服务、建筑工程、生产服务、红白理事会等站、队、点共57个,半年时间累计向贫困户发放互助资金200余万元,承接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小型基建项目25个,开展农技指导、人饮维护、红白喜事等服务活动130余次,村级组织管理平台全面建成运营。
脱贫:试点“空壳村”全部“摘帽”
“自从建起扶贫互助合作社,集体资金有了积累,村组织为大家办事的‘底气’足了,我们村干部说话也好使了,再也不觉得‘尴尬’了。”席帮清告诉记者,他们村已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群众主动靠拢党组织,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席帮清所在的松树坝村合作社,半年时间就承接了3个基建项目,通过为基建工程队提供项目管理、质量监管、技术支持等服务,盈利近20万元,其中14万元留作合作社发展基金,6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积累。
由“底气不足”到威信攀升,群众看见了变化,更得到了实惠。为发挥村级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留坝县要求所有合作社将贫困户参与比例作为各营利性服务队承接项目的前置条件,明文规定个体股东中贫困户股份不得低于51%,承包、领办项目雇用的劳动力中贫困户比例不得低于30%。
该县马道镇沙坝村3个大户带动9户贫困户承包了村合作社的食用菌生产队,大户负责技术和管理,贫困户出劳力,发展袋料香菇10万袋,出售后可获利20万元。按合作社规定,3个大户只能获得49%的收益9.8万元,而贫困户可获得51%的收益10.2万元,户均收入1.13万元。村级合作社通过组织、管理、服务各类生产队,实现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学技术、有活干、挣到钱的目的。
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同时,半年以来,留坝县11个试点村累计增加集体收入50余万元,合作社积累生产基金30余万元。各村把集体积累用于弥补公益类服务队人员工资、购置卫生设施、健身广场维修、村容村貌建设等,村级组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960户4464人,2016年实现1047户2762人脱贫,20个贫困村出列。
“我们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就是要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建强靠牢作为‘前沿指挥部’的村级组织,变‘输血’为‘造血’,让低收入群众长期增收,让村级组织有实力、有底气,确保实现全县精准脱贫。”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目前首批11个试点村已全部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第二批14个村的合作社正在组建当中。2017年,留坝将实现全县整体“摘帽”。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