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消除脱贫攻坚的杂音还需群众发声

2017年03月20日 10:35   来源:红网   

  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脱贫不需要盆景》的文章称:必须看到,脱贫攻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杂音。打造盆景搞形式主义有之,脱离实际层层加码有之,冒进行事弄虚作假者有之,亲疏远近厚此薄彼者有之。这些杂音,制约着效率扶贫,制约着扶真贫、真扶贫。消除噪音,端掉盆景,必须严起来,实起来。

  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八大以来中央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实际作出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实践,精准扶贫的开局之年已成过去式,尽管成绩显著,但也有许多问题不容回避,正如《脱贫不需要盆景》里所言:必须看到,脱贫攻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杂音。

  这些杂音集中体现在: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贪污腐败等之上。如何消除脱贫攻坚里的这些“杂音”,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要让群众“发声”。

  政策走错门时让群众来带路。为精准帮助贫困群众,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产业发展扶持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退耕还林、草原补偿等等,然而这些本该惠及贫困群众的政策有的却走错了门。例如,2016年10月,审计署发布的通报显示,广西马山县在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防止政策走错门,落不到实处,就要发动群众来给政策带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好政策惠及贫困群众。如此,脱贫的曙光就会更亮。

  资金入错包时让群众来监督。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扶贫资金也在不断增多,这些资金为扶贫提供了财力支撑。然而,一些贪得无厌的扶贫官员却把手伸向了“群众的希望钱”,据报道,2016年,仅广东、山西、宁夏、甘肃4省区上半年就有超过2000人因在扶贫领域违纪被处理或处分。防止扶贫干部把本该用在群众身上的钱装进个人的包,就要加大资金来源和使用透明度,拓宽投诉举报渠道,让群众和媒体来监督每一分钱。如此,脱贫的步伐就会更快。

  “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这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所在,而实现这两个“实”,政府决心是前提,一线干部是关键,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则是保障。

  能否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要看“老少边穷”等脱贫攻坚主战场。打赢这场战,不能让党委政府唱“独角戏”,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无缝监督,各方参与“大合唱”,防止作秀,杜绝走偏。

  总之,脱贫攻坚也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听群众意见,多让群众发声,把扶贫领域的资金政策等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集社会最大公约数来为脱贫保驾护航,才能乘风破浪济沧海。

  文/阿古俄子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