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团,针对湖南工作提出“三个着力”——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一年来,湖南如何践行“三个着力”?又到两会时间,湖南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三个着力·湖南答卷”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六篇:《【湖南答卷】十八洞村:我们脱贫了 我们脱单了》。
扶贫工作队长吴式文(左)来到十八洞村民石拔哑家中访问情况。
十八洞村的80岁施成富,如今他的日子过得很幸福。
施成富妻子龙德成帮着自家农家乐加柴,与她拍照合影的游客已经数不胜数,俨然成了“明星”。
龙先兰和妻子吴满金在养殖的蜂场查看。
施全友和孔铭英经营的“巧媳妇农家乐”生意火爆。(资料图)
今年十八洞村的1000亩猕猴桃将挂果,花垣县委副书记彭学康经常要来这里看看。
十八洞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的1000亩苗汉子猕猴桃示范基地。(资料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湘西花垣报道
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80岁的施成富,如今正悠闲地倚靠着护栏晒太阳,天冷就在家烤烤火,天热就晒晒太阳,这就是精准扶贫给他带来的幸福感的写照。而他的妻子从一个只会讲苗语的农妇,俨然变身“明星”,与她合影的全国各地的游客数不胜数……十八洞村的幸福远不止这一家。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讨论中关心着十八洞村村民的收入和婚姻大事。通过精准扶贫,今年2月,十八洞村通过验收考核成功脱贫摘帽,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涨至8313元。
【记录】十八洞村民的幸福生活
尽管现在气温慢慢回升,但十八洞村村民家里还是烧着火炉。围着火炉,67岁的大姐石拔哑正看着新闻联播,每晚她都想通过电视画面看看习总书记在忙啥。时隔3年多,大姐回忆起习总书记来家中的一幕幕仍记忆犹新,当时习总书记来家里,走进两位老人睡觉的小木房,揭开米仓盖子察看,还走进猪圈看老人家里养的两头猪,大姐当时热泪盈眶。
大姐家房子大堂原来是凹凸不平的泥土,后来工作队帮忙硬化成水泥坪,家里的电线也全部改造了,屋前也有了石板路。她享受了兜底保障政策,生活环境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去年大姐的老伴去世了,大姐的女儿女婿尽量多回家看看她,帮她干点农活,小女婿还准备以后搬过来照顾大姐。
和大姐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还有施成富,而在精准扶贫前,76岁的他还要耕田,还得下地干活,根本不得悠闲,儿子们也外出打工了,帮不上忙,三儿子施全友更是近40岁了还没娶媳妇,那时候的他整天发愁。
“搞好这个坪不知道要到哪一代了。”2013年11月3日,施成富家房前还只是泥土坪,自从十八洞村实施精准扶贫后,工作队帮忙将房前土坪硬化成了水泥坪,施成富原来做梦都不敢想这些。工作队还帮忙将房屋进行了翻新,住房改厨、改厕,“厨房”这一概念深刻植入施成富心中。如今三儿媳妇化身“巧媳妇”开起了全村首家农家乐,经常有游客来这里吃饭,施成富的伙食也跟着改善了许多。
念过几年私塾的施成富还可以跟我们用普通话交流,那个年代,他是吃过苦的人,每天要下地干活,要解决一家人的吃穿用问题。如今赶上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政策,他笑呵呵说要能活得更久一点就好了。他的妻子龙德成现在也不怎么需要干活了,顶多在农家乐灶台忙时帮着加柴,接待下游客,与她拍照合影的游客数不胜数,俨然成了“明星”。
【婚姻】我们脱单了,我们成亲了
工作队长吴式文介绍,由于十八洞村偏远,贫穷,当时外面的姑娘根本不愿意嫁到十八洞村来,2013年村里大龄单身男青年有40人。精准扶贫实施后,工作队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大龄青年结婚难题,2015年12月底,首场相亲大会开启,村民龙先兰便是通过相亲大会结缘成功娶了媳妇。
2015年,龙先兰29岁,家庭贫困落后,是一个孤儿,长期在外打工,但每年回家过年却只有近3000元。打工接触的女孩子听说他的家乡十八洞村那么偏远落后,都不愿意和他结婚。没有成家的龙先兰工作没有动力,甚至消极怠工,家里根本没有家的样子。
相亲大会前2天,双龙镇板栗村的吴满金过来十八洞村看看情况,两人一见钟情,在相亲大会上直接牵手,恋爱交往过后,2016年两人注册结婚。说起婚后的变化,原本不善言辞的龙先兰说道起来却满怀激情,他养殖了50多箱蜜蜂,去年收入近3万元,夫妻两人还在附近打点零工,日子越过越有了奔头。
“十八洞村在全国家喻户晓后,我找老婆也容易了,现在有了家庭,感觉干活更有劲了,屋前屋后还铺设了石板路,木房子两侧进行了翻新,还通上了自来水。”龙先兰2015年脱贫,2016年脱单,2017年他的愿望是致富奔小康。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脱单的还有施成富三儿子施全友,2015年元旦,重庆姑娘孔铭英嫁到了山村,施全友成功“脱光”,施成富和老伴笑得合不拢嘴。
几年前,孔铭英第一次来十八洞村时,透风的竹篾墙,黄泥巴地的堂屋,家里只有一盏电灯,一个小电视。“当时感觉这个村很穷,各方面都不如我们秀山。”孔铭英说。
如今,夫妻俩经营的“巧媳妇农家乐”慢慢改变着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2016年,通过农家乐创收10多万元,施全友还买上了小汽车,远比在外打工强。
【引擎】村民思想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过去“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一部分群众心里根深蒂固,村民龙先兰表示他就是想着回家分钱的,可结果却不但没钱分,什么都得靠自己干。十八洞村通过党建引领,目前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消除。
2013年,十八洞村24名党员的平均年龄55岁以上,散漫、薄弱是当时党支部的真实写照。为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1月,花垣县委抽调5名党员组成了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全力支持村支两委班子开展工作。选出了大学生村官龚海华担任村支书、致富能人施进兰担任村主任,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率由以往的68%上升到现在的98%。
党员和村干部带头走在前面,干在实处,主动征地让地,带头迁坟,修路等,吃苦在前,奉献在前。村支书龚海华回忆,2012年修进村路涉及田土征用问题,当时群众来到村委会贴大字报,对村支两委骂声一片,后来路通了,村民享受到了道路通畅带来的便利。老支书石顺莲当时说嫁过来30年了,看到小孩每天上学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现状,带头主动让地拉通村里的致富路。
精准扶贫刚实施时,当地党委政府、工作队、村支两委主动找到施成富三儿子施全友,动员他开起村里首家农家乐,后来看到“巧媳妇农家乐”赚钱了,其他村民也跟着开农家乐,目前全村已发展了9家,2014年以来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在房屋改造上,有村民的房子一年收租金就有4万元,部分村民看到了商机,纷纷改善自家房屋住房条件,提供租赁服务。
通过党建引领,思想解放,十八洞村的村民主动寻找赚钱路子,也更加配合村里基础建设,支持村里发展,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改写过去“村合心不合”的历史,贫困户走出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模式】产业发展“飞地经济”创共享机制
花垣县委副书记彭学康表示,十八洞村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中产业扶贫是特色,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紧扣“四跟四走”模式,发展飞地经济,创建企业和贫困户的共享机制。
十八洞村地少,一改过去的分钱给物,将财政补贴的每人3000元入股龙头企业,异地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苗汉子猕猴桃示范基地,项目受益后,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年增收可达100万元,今年猕猴桃将挂果上市。
彭学康指出,另一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是利用湘西民族原生态资源,结合湘西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优势,深刻挖掘蚩尤文化,将村里古井、古树、古道、古屋、古迹提质改造,保护性开发,打造文化自信,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打造“中国最美农村”,这也为十八洞的发展选准了方向。
如今的十八洞村发展了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5大产业,拓宽村道4.8公里,全村225户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放心电。建设了村级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观景台、千米游步道。升级改造了村小学和卫生室,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村级金融服务站,无线网络覆盖了全村,村居面貌焕然一新。3年来,十八洞创新推行相亲扶贫新模式,全村有10名大龄青年成功“脱单”,“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回来了。”
通过努力,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深入农户,认真与全村贫困群众算好收入账、幸福账和思想账。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中,2014年脱贫9户46人,2015年脱贫52户223人,2016年脱贫75户264人(含政策兜底11人),目前已实现全部脱贫,全村脱贫摘帽。
下一步,十八洞村的发展出路在乡村旅游,2016年11月,村里引入首旅集团华龙公司、北京消费宝公司,斥资6亿打造以十八洞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力争3年内完成国家4A景区创建,致力打造5A级景区。“让游客有看头,老百姓享甜头。”十八洞村将全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升级版”,争当全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