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何平代表:农旅融合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2017年03月04日 16:4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农旅融合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武隆区委书记何平

  本网记者邓俐见习记者陈雨

  十多年前,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让全国甚至全球影迷为重庆武隆着迷,拍摄地天生三硚声名远播。此后,席卷全球票房的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4》更是推高了武隆的名气。火爆一时的大型综合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播出再次让世人为武隆的美景沉醉。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金字招牌的武隆区,是重庆旅游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成功实现从“重庆的武隆”向“中国的武隆”、“世界的武隆”蝶变。

  2016年,武隆区完成26个乡镇、75个贫困村整体脱贫“摘帽”,实现了全区脱贫,比预计时间提早一年。武隆区为何能实现提前脱贫摘帽,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证已经脱贫的不返贫?3月3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武隆区委书记何平接受了农民日报记者专访。

  去年11月28日获批撤县设区的武隆是山区小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重庆直辖之初,全县GDP仅为10.2亿元。穷则思变。何平说,近年来,武隆大力实施“山水结合、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全民兴旅、国际品牌”五大战略,紧紧围绕“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目标,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刚刚过去的一年,武隆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5亿元。

  武隆旅游发展态势红火,但仍然是传统农业区县。何平表示:“我们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脱贫攻坚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630元提高到2016年的11000元,增速连续保持全市前列。去年,全区近4万农户、10余万农民靠吃‘旅游饭’脱贫增收。”

  农民如何吃上旅游饭?何平说:“我们从规划上就开始下功夫。”武隆的旅游规划与农业产业规划是“一张图”,依托覆盖全境的200多处景点,武隆将全区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优化了“一心一带四区一网”的空间布局,规划6条串连26个乡镇、囊括农林牧渔等农业产业的精品线路和7大农业园区,以此促进农旅融合。

  何平称,为推进农旅融合,武隆探索出了三种成果共享模式。一是廊道带动型增收模式。建立了仙女山、白马山、石桥湖、桐梓山等四个旅游扶贫带,仙女山片区7个乡镇、50个行政村、近9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二是集镇带动型增收模式。依托旅游集镇建成移民新村169个,搬迁安置10951户、38331人。引导高山移民和集镇居民大力发展家庭公寓、快捷酒店、商品销售、特色美食等旅游商贸服务。三是景区带动型增收模式。引导景区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小吃、特色农家、农产品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等商业,景区及周边2万农民通过旅游实现了直接或间接就业。

  “去年4月,我们荣获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培育打造了主题农庄、定制农业、农耕体验等一批农旅产品,今年我们将把乡村旅游重点景区建设纳入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着力提高景区品质,集中打造的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点)遍及全区26个乡镇、186个村,以此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何平说,武隆始终坚持把“乡村旅游富农村、电子商务活农村、示范基地强农村”三大富民工程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同时,武隆正在积极培育重点打造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有机茶叶、电子商务六大“十亿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羊角豆干、仙女红茶等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品牌农特产品直通国内外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率达55.1%,很好地实现了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何平表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武隆区研究出台“1+13”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巩固和深化脱贫成果三年计划”,加快推进健康扶贫,抓好脱贫人口素质提升,引导发展长效产业,增强“内生动力”。“我们将积极推动全区农业供给市场化、效益化和特色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繁荣,力争农业增加值保持5%的增速,到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