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得失谈:制度把关确保真脱贫

2017年02月21日 08:28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近年来,各地扶贫工作如火如荼,脱贫攻坚成效喜人。但是,笔者走访也发现,极少数地方存在眷恋贫困帽的“拖延症”、跑步前进的“急躁症”等倾向,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色。

  有的贫困地区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对是否要摘掉贫困帽子心存顾虑,赖在贫困榜单上享受扶贫政策“福利”,浪费稀缺的扶贫资源。有的贫困地区则急于求成,搞盆景式的“假脱贫”“数字脱贫”,甚至“一声令下”,让贫困群众“被脱贫”。凡此种种,都与精准脱贫的政策要求背道而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让脱贫者“摘帽”、贫困者真脱贫,关键在于把好脱贫制度“关”。严格落实贫困退出核查制度,对于是否脱贫,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指标考核,严格评估验收。实行贫困群众脱贫民主评议制度,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必须严格审核审查,退出结果公示公告,让群众参与评价,通过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严防弄虚作假和“数字脱贫”。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退出工作中发生的弄虚作假、违规操作行为,或是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实行零容忍,予以严厉问责。

  此外,要完善相关政策,让提前“摘帽”者不吃亏,鼓励脱贫地区主动“摘帽”。可在政策上设置缓冲期,对贫困地区“摘帽不摘政策”,让脱贫者吃下“定心丸”。对成功“减贫摘帽”的贫困地区,还可给予额外奖励、扶持,形成“早脱帽子早有好处,不脱帽子还有约束”的政策导向。

  精准扶贫,贵在持久。不能刚脱贫,就做甩手掌柜,而是要扶上马再送一程,让脱贫基础进一步巩固。扶贫政策真正发挥实效需要一个过程,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弱,遇到困难容易返贫。因此,贫困群众即使成功脱贫,也不应该立即销号,而是要巩固他们的增收能力,做到不稳定脱贫不彻底脱钩;而一旦返贫,就要立即重新录入。如此,才能让脱贫更稳定更有质量,彻底解决返贫之忧。 扶贫工作历时长、任务重,只有尊重科学规律,完善保障机制,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