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到不旷课、不迟到的“模范学生”,从不打算让女儿读高中到鼓励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从不敢当众讲话到勇敢表达感恩之情,贫困户林青身上,正发生着可喜的转变。这些转变,都始于电视夜校这样一个扶贫新模式。
电视、夜校、热线三管齐下
“上学改变命运,知识挖掉穷根。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是为了给各位乡亲提供一个只需要花费时间、不需要花费一分钱的上学机会。”海南省委副书记、夜校工作推进小组组长李军在电视夜校的第一堂课上这样说。
2016年11月18日晚8点整,由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主办的电视夜校正式开播,海南省同期开通“961017”服务热线,由各厅局负责限时解答贫困户所咨询的问题。
电视夜校从敲定方案到正式开课,仅用了28天时间。截至2017年2月15日,电视夜校栏目已经播出了22期,在海南省网、海口市网平均收视率为2.33%、1.32%,平均每期有195万人收看。
电视节目辅以课后讨论和服务热线,共同构成电视夜校这样一个新模式,有助于海南脱贫攻坚的开展。
“易学、易懂、易记、易用”带动群众积极性
“多少贫困,源于民智未开。”正如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中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亚弟感慨的那样,启迪民智对于脱贫攻坚的作用不容小觑。而电视夜校正是开启民智、增强脱贫致富积极性的法宝。
贫困户林花靠每月145元养老保险金维持生活。她原本对夜校持怀疑态度,但在听完一期授课后,立刻被授课内容吸引住了,接下来每期都提前到教室听讲。她感慨,夜校的学习让自己感受到了党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念。
林花的改变不是特例。是什么样的授课内容让这些贫困户振奋精神,主动寻求脱贫之路?电视夜校栏目的选题十分贴合群众需求。从扶贫政策、种养技术到产销信息、就业需求,再到诚信文化、感恩教育等各种内容,都涵盖在电视夜校的授课范围内。
“易学、易懂、易记、易用”,电视夜校真正打动了贫困群众。节目着眼于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讲致富故事、分析成功案例,将访谈、互动、现场表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深入浅出,将扶贫政策、致富技能讲到贫困户心里。
好栏目遇上好干部
村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萦绕在陵水县三才镇乐安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柳青心头的一大难题。电视夜校的开播,给了他破题的思路。
电视夜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为脱贫致富工作提供了机遇。通过组织观看电视夜校,原先有事才见面的干部和群众每周至少能见两次,干部离群众更近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也更深了。
为了不让听课流于形式,基层干部们开动脑筋,以多种多样的课后活动来帮助贫困户巩固学习成果。在三亚市天涯区华丽村,贫困户们可以轮流提问,并在农林技术员、致富能手主讲的“小课堂”里现场学习,既能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反映问题、探讨发展方向。
学知识、提问题、转观念,通过电视夜校,村民们改变现状的主动性强了,有了共同的目标,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人心也越发凝聚。
(本报记者 王晓樱 王佳)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