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锦屏:创新产业扶贫 激活内生动力

2017年02月10日 07:55   来源:贵州日报   

  位于三穗县的贵州黔森源电子商务公司,通过“公司出资+合作社引领+能人带动+贫困户就业”模式,吸纳38名贫困群众就业。图为工人编制竹编灯笼。                    罗周 摄(贵景网发)

  春节前夕,锦屏县华寨村村民邓碧忠喜笑颜开。他从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领到了2200元的入股分红“红包”,再加上在合作社每月3000元的技术管理工资,全家有望脱贫。

  产业扶贫,犹如一缕缕和煦春风吹遍黔中大地,吹进贫困群众的心窝。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变’改革,‘三农’各项改革都要围绕产业扶贫来开展,集合各种资源,形成攻坚合力,确保在产业扶贫上实现重大突破。”2017年,我省明确提出新增省级扶贫产业园区10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以上,带动60万贫困人口脱贫。

  选准主攻产业和主攻方向

  “选准主攻产业和主攻方向,破解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今年1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提质创新。

  产业扶贫是核心,选准产业是关键。

  立足资源禀赋,贵州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因人制宜,大力发展具有贵州大山特色的山地高效农业。

  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三都自治县交梨乡的葡萄、纳雍县厍东关乡的玛瑙红樱桃、沿河自治县沙子镇的空心李、岑巩县客楼镇的水蜜桃、荔波县朝阳镇的蜜柚……如今,特色农产品正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利器。

  产业扶贫花开贵州大地。2016年,全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73.4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成功脱贫。

  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特定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类型,进一步精准选择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服务基地。

  扶产业就是扶根本

  产业扶贫,如何扶?

  用好资金是关键。我省以县级涉农资金整合为重点,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以减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扶贫。

  新年前夕,我省及时下达各地财政扶贫发展资金44.6533亿元。分配到县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其中30%量化到贫困户,主要支持扶贫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在产业扶贫中,我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快速发展。有了龙头带动,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脱贫发展后劲更足。

  广东温氏集团在玉屏自治县采用“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411”合作模式,即“四提供、两确保”模式,带动了大量贫困人口走上稳定脱贫之路。

  着力解决产业扶贫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我省大力加强技术、金融等各种配套服务。积极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增加信贷扶贫资金投入产业扶贫。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如万达集团整体帮扶丹寨县、恒大集团整体帮扶大方县。

  2017年,我省将大力提升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统筹能力。用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创新机制拓展多元收益

  如何让产业富起来,让群众更好更快增收脱贫?

  创新机制推进产业扶贫。贵州将大扶贫与大产业、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等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拓宽产业幅,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农旅一体化的“六盘水经验”,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结合的“晴隆模式”,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长顺做法”,是产业扶贫的一批典型代表。

  总结推广六盘水“三变”、安顺“三权促三变”、铜仁“三变促三金”、黔西南“三变四化”等成功经验,推进信用社、供销社、合作社“三社融合”,实行“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

  探索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群众的利益和收益。

  今年,我省强力实施产业扶贫,建立健全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增效。

  上下同欲者胜。在这个春天,一条激活内生动力、长效稳定脱贫的产业扶贫之路正在黔中大地拓展延伸。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