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青海河南县:公益性岗位助脱贫 牧民“转岗”拿工资

2017年02月09日 09: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西宁2月8日电(骆晓飞、闫宏亮)“家里有了一个‘跟城里人一样’拿工资的人,今年这个年一家过得比较踏实、舒心。”卓玛措一边和记者闲聊,一边往炉膛里添了几块干牛粪,蹿起的炉火让屋子一下子热了起来。

  两个孩子被藏语频道正在播放的动画片吸引,时而大声地谈论着动画片的内容,时而打闹嬉戏,发出愉快的笑声。

  “你们两个声音小一些,大人们正在说话!”卓玛措冲着两个孩子说。但沉浸其中的孩子们似乎没有听到,继续嘻嘻哈哈地分享着属于他们的幸福。

  今年28岁的卓玛措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托叶玛乡文群村牧民。2011年和长辈分家后,她一家4口人共分到294亩草场。由于草场少,养不了多少牛羊,日子过得很清苦,是村里的贫困户。

  去年9月,政府部门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她们家的实际困难,给她的丈夫尕藏大杰安排了“草原管护员”的公益性岗位,一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

  “以前丈夫尕藏大杰也尝试过去外面打工,但是语言不通,很多活干不了,没人要。”卓玛措说,政府部门给安排的这个活,既让我们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摆脱了贫困,而且丈夫“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到家里。

  卓玛措告诉记者,丈夫尕藏大杰对这份工作很上心,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到自己的管护区域去转上一圈。

  “卓玛措一家只是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的一个典型例子。按照青海省脱贫攻坚有关规划,‘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在青海牧区要实现贫困户‘一户一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唐建珍说,仅2016年,河南县就为619户贫困户每家提供了一个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帮助其增加收入。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介绍,2016年青海推行生态管护扶贫模式以来,全年共新增贫困人口公益性生态管护岗位1.51万个,目前青海牧区贫困群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达到1.93万个,同时,各州县自主开发公益性岗位851个,全部安排贫困群众就业。

  “富民之道,惟在乐业。‘十三五’期间,青海省计划设置4.31万个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马丰胜说,从牧区贫困户中选聘有劳动能力的牧民从事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不仅能够帮助这些贫困人口通过稳定报酬稳步脱贫,而且也能够调动民间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事业的积极性。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之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天然草场5.47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74亿亩,其中大多数位于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从2016年起,青海开始增设湿地、草原等生态管护员岗位,并优先从生态移民、无畜户和少畜牧户等生活困难家庭中选聘生态管护员,通过稳定报酬促进牧区群众稳定脱贫。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