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江西横峰三管齐下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经验全省推广

2017年02月06日 11:16   来源:江西日报   

  本报横峰讯(通讯员姜建明、叶晓枫)横峰县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要求,以产业为根,以立志扶贫为本,以贫困村为重点,整合资源,全力攻坚,把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县中心工作抓紧抓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度完成6个贫困村脱贫,脱贫人口680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降至12064人,贫困发生率从10.12%下降到6.7%。其产业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并荣获“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为确保2017年退出贫困县,横峰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场、办)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至少2名优秀干部到扶贫工作站担任扶贫专干,并在32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工作室。

  该县还充分发掘传统产业优势,强力推进产业扶贫。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729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助推发展万亩葛根、万亩高产油茶和4000亩马家柚、1500亩葡萄、千亩大棚蔬菜、千亩茶叶、千亩籽莲基地,并安排结对干部携资帮扶资金1000万元,直接扶持12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帮扶精准度。加快推进葛源镇石桥村、龙门畈乡钱家村等7个光伏站建设,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参与受益。

  横峰县把抓好精准扶贫与“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全域旅游相结合,通过以“一核一线四区”为总体布局,以“1+N个”产业为抓手,以“13个中心村和100个自然村”为重点,以培育“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家乐”为支撑,以实现1.88万贫困人口脱贫为核心目标,共筹措资金6.5亿元,113个秀美乡村已全面开工建设。大力发展民宿与农家乐、生态村、民俗村等各种形式的秀美乡村特色旅游,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关旅游产业,脱贫致富。2016年,该县全年共接待游客约670万人次,吸纳贫困户就业400余人。

  横峰还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实施“扶贫+电商”工程。目前,该县已有20余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各电商平台上开设农特品网店。该县电商企业“我家土特产”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蜂桶、蜂种,统一回收蜂蜜,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已向41户贫困户发放蜂桶160个,户均年增收6400余元。在贫困村中建设12个“村邮乐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成功打造了2个示范点、培育了5个电商精准脱贫带头人,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