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甘肃平凉:特色产业成为精准扶贫助推器

2017年01月18日 10:14   来源:甘肃日报   

  在去年11月14日上海市举办的第九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上,平凉市通过举办“平凉金果”推介会和现场签约活动,签订销售合同22项,签约果品销售量5.89万吨,成交额5.17亿元。

  凭借“平凉金果”占据成都市场十分之一份额的优势,在2016第四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向海内外客商和成都市民展示“平凉金果”和“平凉红牛”等系列产品优异的品质,签订总合同金额达到9.97亿元。

国外客商对平凉苹果赞不绝口。

平凉农民通过赶着红牛奔小康,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惠程华

  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两大特色产业如今已经成为全市农民奔小康的助推器。目前,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19万头,出栏达到45万头,牛肉产量达到5.6万吨。苹果栽植面积达到24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30万亩,总产量155万吨,总产值70亿;优果率达到了70%,鲜苹果24652吨,年创汇16849万元。全市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特色产业。

  平凉市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肉牛产业优势区和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同时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平凉市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以“扩基地、强龙头、育品牌、拓市场”为发展思路,以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肉牛和果品生产、加工、贸易、出口中心为发展目标,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重点,强化指导,狠抓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平凉市围绕“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两大产业,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发展格局,创出了具有平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现已建成了在全省、全国较有影响的肉牛和苹果两大产业基地。目前,全市累计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4个、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96个。创建各类苹果示范园4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8个,建成果树万亩乡镇56个,占乡镇总数的50%,全市苹果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40.7%,农民人均果树经济林面积1.3亩。

  与此同时,平凉市围绕牛果菜薯药主导优质产业,着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目前,全市共建成加工、贮运、保鲜、种养及服务等类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4户,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2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27户。企业销售收入40.32亿元,利润达到3.59万元,创汇3438.7万美元,带动农户20.9万户,占总农户的52.1%。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及著名(驰名)商标69个,获得“三品”认证的产品数量56个。

  随着两大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也快速跟进,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合作社3025个,较2015年底净增665个,增长28.2%。全市合作社社员达到了19.37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3.31万户,社均带动农户77户。

  以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规模经营初见成效。全市家庭农场已发展到1025个,较2015年底净增346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375个,其中从事种植业643个、从事养殖业224个、从事种养结合及其他158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10.23万亩,家庭农场劳动力0.51万人,其中家庭成员0.32万人,常年雇工0.19万人。

  随着特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近年来,平凉市在国家成功注册了“平凉红牛”和“平凉金果”品牌证明商标,取得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平凉红牛”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平凉金果”系列产品先后获得“中华名果”“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全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等荣誉称号。培育出了“陇东明珠”“凯沣”“旭康”“伊通亮”和“泾龙”“陇原红”等30多个农畜产品及加工产品精品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9个甘肃省著名商标。这些品牌的成功注册,为全市争创名牌产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选准特色产业 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平凉是我省陇东地区的传统农业市,素有陇东粮仓美称。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从历史传统、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出发,综合分析,科学评价,选择了平凉红牛、平凉金果、绿色蔬菜、优质马铃薯和特色中药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与特色产业。经过30多年的实践发展证明,主导和特色产业的选择完全符合平凉实际和市场需求。

  在选好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平凉市始终突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两大主体的培育,着力将龙头企业和农民推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沿。先后建立了龙头企业培育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促进了龙头企业由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平凉市大力推行了合作化经营、乡一业村一品、养殖小区、种植园区等灵活多样的模式,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平凉市不断加强经营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并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有效联结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加工龙头企业把农田和养殖场作为“第一生产车间”,主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化经营”“批发市场+农户”8种具体发展模式。这些农业发展新模式,不仅符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而且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活力,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了新路子。

  政府尽力为产业服务 聚力产业发展

  平凉市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充分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的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千方百计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外来资本、社会资本和国省投资四个途径,努力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尤其对龙头企业的投入。

  近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龙头企业建设资金18.8亿元,其中金融资金13.28亿元,占70.6%;招商引资2.6亿元,占13.8%;社会资金1.8亿元,占9.6%;国省投资1.12亿元,占6%。平凉市还先后同建行、农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出“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基地”发展模式。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始终坚持科学选择的主导产业定位不动摇,持之以恒,有力推动,常抓不懈,保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持续、快速向前推进。注重规划指导,注重政策引导,注重督促落实,聚精会神抓产业,千方百计谋发展,集中力量攻难点,盯住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不放松,确保了工作落实效果。

  在“十三五”期间,平凉市将围绕“平凉红牛”“平凉金果”、绿色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产业集聚,龙头做大,机制搞活,带动增强”的思路,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式发展,重点建设肉牛产业、果产业、菜产业、马铃薯产业四大集中区,中药材和粮油深加工两个产业群,畜产品、果品、蔬菜、粮油四个交易中心。同时,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龙头企业培育、经营机制创新、农民组织建设、品牌名牌创建五个方面大力突破,从投入水平、科技含量、社会化服务、人力资源素质、组织领导五个方面强化发展保障。

  到2020年底,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00个以上。其中,达到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标准的300个,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15个、5000万元以上的100个,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率达到75%,龙头企业直接建立的种、养基地产品占到种、养产品总量的75%。

  平凉金果红遍中国

  平凉是生产优质苹果的“黄金地域”,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所辖区域完全满足7项苹果生态指标,静宁、庄浪、泾川、灵台、崆峒5县(区)列入全国优势区域重点县。

  平凉果产业经历了20世纪八十年代探索起步、九十年代初期建点示范和世纪交替时期规模发展。近10年来,平凉市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着眼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建成全国优质苹果强市,举全市之力,集各方资源,深入实施适宜区全覆盖战略,探索形成了适合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的“平凉金果”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大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跨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市苹果总面积达到256万亩,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854元。“平凉金果”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出口创汇、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5张国家级名片。

  平凉市在推进果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注重打造有机化的高端品质,严格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生产标准,严把质量关口,生产出果形端庄、色泽艳丽、酸甜可口、极耐储存、品质独特的“平凉金果”。根据国家农业部质检中心检验,“平凉金果”平均重量为259.8克,每百克维生素C含量达到7.1毫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2%,单位平方厘米硬度高达11.12千克,品质优于全国其他产区。

  经过30多年探索实践,“平凉金果”栽植品系达到21个,培育出了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形成了以晚熟富士为主、早中熟合理搭配的多元产品体系。实行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双商标”管理运行,在全市同打“平凉金果”一个品牌的前提下,鼓励支持涉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申请注册苹果商标105个,其中产地证明商标2个,均为中国驰名商标。注重推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制定了大多数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的13项地方技术规程,全市统一栽植管理、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储藏运输。通过积极推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加快栽培方式转变,广泛推广运用山旱地早果丰产、肥水耦合等新技术,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园58个,认证全球良好农业、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出口创汇等各类基地60多万亩,优果率达到70%。注重推进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招商引进了海升集团、恒通集团等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涉果龙头企业,培育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13家,建成大型果品批发、电子交易和期货市场13处,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销店100多家,扶持发展贮藏、加工、运销等关联企业200多家,年果品贮藏能力80万吨、加工能力30万吨,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

  “十三五”期间,平凉市将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统筹发展生态民生林业,积极调整果品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果业体系,努力生产更加健康、安全、优质的“平凉金果”,力争到2020年,全市苹果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产值突破120亿元,果品主产区果农人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赶着红牛奔小康

  平凉自古畜牧业就很发达,曾有“农民唯养牛、经商惟贩畜”的历史记载,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畜产品“旱码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平凉养牛业加速由役用向肉用方向的经济转型,建立了甘肃省第一个肉牛生产基地,引进秦川等国内优良品种和生产技术,应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扩大饲养规模,加快品种改良,牛的饲养规模和商品量迅速扩大,养牛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平凉市顺应市场需要,立足资源优势,作出了把平凉建设成为甘肃绿色畜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肉牛生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的战略决策,确立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促使全市草畜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养殖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品牌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区域化推进的发展格局,全市草畜产业日益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平凉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肉牛生产优势区。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目标,坚持“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和适宜区全覆盖战略,突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扩张基地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市场流通,强化质量安全,创建精品名牌,推进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产业效益,养、加、贸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平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19万头,出栏商品牛45万头,稳居全省农区第一位。

  经多年发展,平凉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基础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基础逐步夯实,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显现出了独特的产业优势、品质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占到农业增加值的25.5%,其中:牛产业增加值达到15.6亿元,农民人均从草畜产业中获得现金收入达到1300元。

  平凉市坚持千家万户养牛与推进规模化养牛并重,扶持建办标准化养牛小区,饲养规模逐步扩大,养殖基础逐步夯实。目前,全市扶持发展十头以上养牛大户15434户,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657个。全市年饲草料生产总面积达到398万亩,总产草量达到214万吨,加工玉米秸秆青贮饲料160万吨。

  牛肉品质优势明显。“平凉红牛”是在平凉特定温度、湿度、水质、植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精细饲养方式下,经杂交改良形成的被毛红色、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骨骼粗壮、肌肉发育良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驯的肉牛杂交类群,以皮质厚韧、出肉率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沉积均匀、大理石花纹明显而著称。经测定,育肥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8%和44%,优质及高档肉块产量占活重的17.7%,牛肉品质优良,具有进军国内外中高端牛肉市场的优势。

  产业经营成龙配套。平凉市利用独特的养殖规模资源,引导和扶持建成了西开、景兴、伊通、凯沣、旭康、伊顺祥等肉牛养殖、精细屠宰、牛肉分割、熟肉食品、骨制品、餐饮销售等牛产业龙头企业22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户,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牛产业养、加、贸一体化经营产业链条。以平凉红牛集团为重点的牛产业龙头企业集群,能够生产牛肉食品等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肉牛年屠宰能力达到30万头,牛皮加工能力100万标张,生产各类牛产品5600多吨。

  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全市以肉牛品种改良为抓手,大力开展了平凉红牛新类群选育和高档优质肉牛技术试验与推广,每年选育平凉红牛核心群1300头,冻配改良肉牛20万头。制定了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甘肃省地方标准8个,认定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40万头,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肉牛品质逐步提升。2013年,由中国农大、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肉牛改良中心等国内首席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平凉红牛”高档肉牛育肥成果进行了现场鉴定,一致认为“平凉红牛”杂交类群所产牛肉已达到生产优质雪花牛肉的质量要求。

  品牌效应逐步扩大。2008年成功注册了全国唯一的活牛类证明商标——“平凉红牛”,已创建为甘肃省驰名商标,正在全力打造全国驰名商标。相继创出了“路大路”“西开”“旭康”“凯沣”“伊通”“景兴”“金江”“泾河”“童家”等一批知名品牌。

  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市内以牛肉、皮毛和活牛交易市场为核心,以县乡30多个活畜交易市场为骨干比较完善的市场网络。国内立足西北、华北地区,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和香港的固定牛产品销售市场;国外以俄罗斯及中东国家为主的活牛和牛肉直接或间接出口渠道,取得了直接供港高档活牛配额及活牛出口“通行证”。全市年肉牛出栏量的55%销往市外,实现直接或间接出口活牛5500多头、牛肉系列罐头食品1000多吨,创汇300多万美元;“平凉红牛”产品已销售到国内25个大中城市,建立连锁加盟店32个,产品直营店19个。

  畜产品安全保障有力。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制,扎实开展集中免疫、监测预警、消毒灭源、人畜共患病防控、疫情排查等,建立健全了可追溯体系;同时,注重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强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兽药饲料监察,重点对“瘦肉精”、假劣兽药饲料加大查处力度。平凉市连续10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十三五”期间,平凉市将继续坚持千家万户饲养和小区规模养殖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基础母牛补贴保护、饲草料研发、品种改良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平凉红牛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平凉红牛”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做优“平凉红牛”品牌。到2020年,使全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25万头和50万头以上,产值达到60亿元。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