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靠脚力摸清家底 用真心扶起信心

2017年01月12日 09:53   来源:海南日报   

   本报记者 单憬岗

  今天,在海口市琼山区清泉行政村的木丰田洋山坡左侧,一座崭新的高大水塔,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这番景象,和右侧那座建于1960年代的老水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贫困,村民无法修建新水塔。2015年,由对口帮扶单位海口食药监局派驻的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亮,向市水务局申请到30万元资金,于去年底建成了这座新水塔。木丰水塔的变化,正是清泉村这个海口“第一贫困村”蜕变的缩影。

  清泉村有贫困户108户,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总量的5.64%。这样的村,致贫的原因更复杂、精准扶贫任务更艰巨、脱贫对策需要更精细,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花更大的力气、选择更有力的对口帮扶单位、挑选一位更富才能的第一书记。经市委组织部精选的市食药监局老党员黄亮,“精谋划、巧施策、扶真贫”,短短1年多,就让村中贫困户的日子蒸蒸日上。

  和农户“走亲戚”

  清泉村最初确定的扶贫对象有108户,怎么摸清其真实家庭情况呢?黄亮有绝招,就是和农户“走亲戚”。

  “我们和黄书记都很熟。”岭梅村民二组小组长梁定全佩服黄亮的“脚力”:挨家挨户地串门,嘘寒问暖拉家常。这样一来,清泉村的情况,黄亮摸得清清楚楚。在黄亮的走访调查下,21户不符合标准的村民被剔除出贫困户名单。

  清泉是个大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村情错综复杂,贫困户致贫原因更是多种多样。对此,海口食药监局提出“311对策”,即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措施”。这成为清泉村精准扶贫的制胜法宝。

  “会种瓜菜的,就帮他们领来瓜种菜苗;会养家畜的,就资助猪牛羊;啥都不会的,就带他们上夜校、请来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尝到了甜头的岭梅村民一组组长梁凯就讲起扶贫头头是道。这个村小组原有7户贫困户,按照“311对策”,如今已脱贫6户。

  帮贫困户树信心

  扶贫先扶志,既要送温暖,更要送信心。黄亮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石政村民小组贫困户卢照武,是黄亮到任后走访的第一户人家。当时卢家的小院杂草丛生,他自己愁眉不展——家里两个小孩读书,1年要2万多元;父母也需要医药花销。卢照武原本会电焊,有一次眼睛受伤,从此不敢再电焊,只好打散工,家庭生活捉襟见肘。

  黄亮连着去了卢照武家3次,每次都鼓励他要树立脱贫信心。在他的帮助下,政府给卢家扶持了两批共20只母羊。仅半年时间,卢照武就成为村里的养羊高手。如今,卢照武每次上夜校,都是坐在最前面;他还借来5000元钱,自己出工盖起新羊圈,“借这么多钱来盖羊圈,以前根本不敢想,是政府、黄书记给了我致富的信心,让我大胆去发展。”

  卢照武不是个案。在清泉村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政府的帮助下,在黄亮的带领下,迈向了脱贫的康庄大道。

  保贫困户不掉队

  为了实现全村在2017年全面脱贫,黄亮针对每个贫困户,设置了不同的扶贫方法,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不让一个人掉队。

  村民梁振发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政府发给他扶贫的黄牛,他不盖牛圈,直接将牛放到屋内和人一起住。梁振发还好喝酒,宁愿饿肚子也要买酒喝。

  “扶贫,这类人是难点也是重点。”于是,黄亮一次次登门拜访,帮梁家申购了5头黄牛,又联系海口担保公司投入5000元帮他建牛圈。看到梁振发一家人住的老房子连门都没有,黄亮又帮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补贴。

  “黄书记这样帮我,我也想脱贫了。”功夫不负苦心人,梁振发终于被感动,有了脱贫意愿。

  被黄亮感动的不止梁振发。原本黄亮去年9月任期已满,要离开清泉村回食药监局就职,耐不住村民的苦苦挽留和组织的重新委托,他再次回到了清泉村。黄亮笑着说:“其实在或不在,我都会持续关注、帮助清泉村。”

  (本报海口1月11日讯)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