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扫描:甩掉人情负重 加速脱贫致富

2017年01月05日 08:28   来源:广西日报   徐顺东 林 斌 韦珺儒

  本报记者 徐顺东 通讯员 林 斌 韦珺儒

  荤菜准备一头猪、一只黑山羊,素菜基本是自己种植的,豆腐也是现磨现做……

  近日,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彝族群众黄世科乔迁新居,酒席的菜样不失丰富但也不铺张。应邀而来的亲戚纷纷表示,酒席就应该这样,不要再搞八荤四素,聚一起也不必吃上两天三天。

  从前,在隆林办这样的喜事,本村的、邻村的、本家的、外家的,赴宴吃上个两三天属正常,现在一顿饭把喜事办好,大家都觉得轻松愉快。

  隆林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2%,各族群众热情好客的性格名声在外。近年来,由于攀比摆阔逐渐成为“习惯”,大家操办红白喜事,多以高额彩礼、聘礼、大红包为荣。作为贫困县,多数人不富裕,大家都感觉红包封不起,可是轮到自己,依然得乡比乡、邻比邻,不能丢了面子。

  “中央倡导培养新型农民,树立文明乡风,这也是老百姓内心的呼声,我们就从移风易俗开始。”该县文明办主任介绍,2016年,隆林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全县鼓励婚宴注重简朴温馨,杜绝攀比讲排场;倡导厚养薄葬;提倡文明的交往方式;抵制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期间违规用火、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推崇文明祭祀。

  党员干部必须是群众的模范。

  县纪委根据上级精神,结合隆林实际,研究制定关于严禁公职人员、党员、村组干部大操大办婚丧事宜、收取高额婚姻聘金以及其他宴请活动的暂行规定,报县委审定后颁布实施。通过督促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村(社区)“两委”班子、党员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11月中旬,家住岩茶乡岩茶村那沙屯的老党员罗某离世,作为老党员、老教师的家属,儿女们明确表示,办理丧事从简,于是治丧过程中,不再有女婿每人杀一头猪、请唢呐,其他亲戚大送祭奠物品等现象,打破传统习俗的“枷锁”,减少了主、客人的经济负担。

  隆林乡间移风易俗采取民间会商方式,邀请各村组各家族长者、有威望的民间人士参加协商会议,针对高额婚姻聘金、婚丧嫁娶事宜大操大办问题,对症下药,研究治理措施。同时,在学校开展以“移风易俗从你我做起”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围绕“勤俭节约,红白事不大操大办”“争做文明使者,争当节约标兵”等内容,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和带动更多群众成为健康文明新生活的传承者。各乡镇牵头各村组制定《村规民约》,并通过文艺演出、第一书记谈心等方式,让文明新风吹拂隆林山山陇陇。

  2016年9月,德峨镇弄杂村小石板屯贫困群众杨某济母亲过世,他家主动改陋习,简办丧事,杀牛祭奠的头数减了、轮番吹奏的唢呐少了、亲友都吃大锅菜,原本一场丧事要花四五万元,现在一万元以内办得圆满。“大操办都是为面子,现在干部都从简,我们何不也把这钱攒下来搞产业,争取早日脱贫?”杨某济说。

  在树立文明乡风上,隆林还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导,创建各民族移风易俗示范点和移风易俗助脱贫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因愚致贫”“因铺张浪费返贫”等状况。目前,该县在德峨镇创建苗族、彝族、仡佬族移风易俗示范镇;在革步乡创建壮族移风易俗示范乡;在隆或镇创建汉族移风易俗示范镇,并在每个乡镇创建一个移风易俗示范点。

  该县倡导移风易俗后,群众甩掉了背上沉重的“人情枷锁”、减轻了负担,让脱贫攻坚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