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助推扶贫攻坚 云南移民探出新路径

2016年12月26日 11: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所说的话语言犹在耳,脱贫攻坚势在必行。云南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大省,大部分移民都身处高山峡谷,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处于贫困状态。水利水电移民虽然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但是移民工作说到底,本质上就是对广大移民群众进行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智力财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贫工作。

  一直以来,云南作为全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主战场,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工作开展得最早、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省份之一,还是全国移民搬迁任务繁重且艰巨的省份。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累计安置移民108.5万人,其中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96万人,核准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68.94万人。云南省各级移民部门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全省之力,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为让水利水电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目标探索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云南模式。

  先行先试创新移民搬迁安置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组织完成了28万多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搬迁安置任务。在省委、省政府打好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攻坚战中承担起了服务保障的重要职责,为云南省成为全国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和全国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大省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

  近年来,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在工作实践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创造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移民安置方式和工作路子。如期打赢向家坝、溪洛渡等水电站移民安置攻坚战,规范推进乌东德、白鹤滩两大水电站的移民前期工作,顺利完成重点水利工程的移民搬迁安置,面对艰巨而复杂的移民工作,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始终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目标,敢啃最硬的骨头,攻坚克难,抓实移民搬迁安置、产业发展等工作,加快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使广大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16118”移民安置方式,即:立足一个逐年补偿机制,实行6种安置方式(集中农业安置、城镇化安置、城乡结合安置、分解农业安置、复合安置、货币安置),建立一项库区产业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政策,采取8条安置措施(做好实物指标调查认定、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安置移民、因地制宜开发性移民、盘活农村集体财产补偿费、加快移民劳动力转移、重视移民安置区社会事业发展、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抓好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云南省对13个水电站实行逐年补偿安置。“移民搬迁安置、征地向来是棘手的难题。但是,千难万难,工作做细就不难。”省移民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梅多次表示,“为服务好重点项目、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云南省实际,不断大胆创新探索移民安置方式,不断健全完善移民工作配套措施,确保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完成了预定计划任务。”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永仁县3个县的8个乡镇,需搬迁安置移民近1.5万人。自2010年开展前期工作以来,通过各级政府和移民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业安置、逐年补偿安置、复合安置、自行安置4种方式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规划,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项目仅用4年时间就通过了国家核准。

  青山嘴水库移民安置主要采取城市楼房安置、宗地安置、农业安置、自行安置4种方式。通过持之以恒抓社会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和实施“十个一批”移民就业工程,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收入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底,移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3264元上升到1.06万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目标。

  技能培训助力移民脱贫

  今年3月份,笔者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文武镇看到,这里正在发放坚果苗,广大移民高高兴兴地领取果苗后,立即就回家种到了地里。

  据了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使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点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该镇向安益村移民点村民免费发放坚果苗,并由技术人员现场对村民进行种植培训。

  据悉,此次发放坚果苗惠及移民户458户2300人,通过实施此项目,从根本上帮助移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产业缺乏问题,让移民走出无可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的困境,将最大程度上解决移民点的就业、增收问题,从而助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在移民点的顺利开展。

  一直以来,云南省移民开发局认真学习贯彻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大落实工作责任,注重实际、立足长远,认真研究制订扶贫计划,通过“观念扶贫”、“项目扶贫”等新模式,将“授人以鱼”转换为“授人以渔”,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为此,云南省移民开发局还通过科技培训与咨询服务,广泛开展全省移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联合实施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科技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库区和安置区移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共同谋划库区和安置区移民后期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和专家评审机制,开展年度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累计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职业教育培养经费3957.5万元,使2962名移民学生享受到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16年招生人数进一步提升,达到815人。2013级的532名移民学生中,有526人在今年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98.87%。

  小额信贷撬动大民生

  今年7月份,笔者赴云南省德宏州采访时,在该州陇川县看到,一场特殊的勐约乡金融支持移民后期扶持启动会在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委会举行,会上为营盘村部分移民发放了每人10万元的贷款。

  德宏州移民开发局副局长何祥春介绍,移民贴息小额贷款工作在德宏州尚属首次,明确规定了贷款申请人必须为陇川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后扶人口,以户为单位,贷款金额443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贷款主要用于发展种养殖业等方面的生产经营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民居建设及装修等。他还表示,营盘村则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到户贴息小额贷款试点村组,希望通过以“移民用钱,信用社贷款,移民局贴息”的创新举措,激发移民群众发展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移民小额信贷发放对我们来说就像下了一场及时雨,我们要抓住机会,转变观念,发挥能动性,把钱用好,发展生产,脱贫奔小康。”勐约乡乡长丁勒堵说。

  “一个移民安置点建设就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工程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子。”德宏州移民开发局局长何立洪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云南省、德宏州扶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运用好移民后期扶持相关政策,德宏州移民开发局与德宏农信社结合勐约乡移民生产生活实际,共同研究推出“移民开发小额贷款”专项扶持贷款。该贷款具有鲜明的特点:按季付息,移民资金全额贴息,不定期还本,期限长,专门服务于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真正做到以移民资金为杠杆,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到移民后扶、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释放金融活力,用心、用情、用力、用智、用政策,助力村民乡亲谋发展奔小康。

  楚雄州牟定县金融机构也通过小额贴息贷款,撬动了大资金助推移民户致富发展。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深入调查、登记建卡、严格审查、耐心解答、坚持公平等七项措施,在2015年移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中,共发放移民小额贷款贴息180万元,撬动各类资金3470万元,103户510名移民得到实惠,林业、畜牧业等产业发展得到有效扶持。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