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公路修到家门口 村民心里乐开花

2016年12月23日 09:17   来源:南宁日报   

武鸣县农村公路养护现场。 (本文图片由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上林县西燕至大龙洞三级路已建成。

  一条条崭新的道路通到家门口,村民增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一辆辆全新的客车停在村口,村民进出不再发愁;一遍遍规范、专业的养护,让道路的使用期限更长久……这是南宁市交通扶贫,助力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个个场景。

  2016年,市交通运输局结合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通畅二提高三保障”的目标,大力推进“美丽南宁·生态乡村”道路硬化建设。“一通畅”,即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二改善”,即改善通屯道路通行环境,改善农村客运环境;“三提高”,即提高通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提高通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多举措同时发力,打响了交通扶贫攻坚战,使生态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建起通屯路 增收有保障

  今年10月,在村民自发举行的通车仪式上,一阵响亮的鞭炮声过后,义平村陇群坡通屯路正式开通。51岁的村民黄国鸾兴奋地说:“大伙盼了很多年,现在梦想终于成真。”

  义平村陇群坡是西乡塘区双定镇西北部的一个自然村,距离双定镇圩市场约5公里,全村人口仅260人。过去,村子与外界相通仅靠一条泥土路,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行车安全。而最令人烦恼的是外地老板因道路狭窄、行车困难不愿进村,村民种植的香蕉、黄瓜和黄皮果等农产品难以往外销售,部分产品因滞销而烂在田间地头,给村民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如今,这条路面宽3.5米、全长3公里的水泥混凝土通屯路竣工通车,彻底改变了“农耕化肥运不进,村里产品运不出”的状况。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解决后,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了。

  通车后,陇群坡出现了一批以客货运输为主的个体户,成为当地群众创收增收的新亮点;道路两旁部分村民已经建起家禽养殖场;道路两侧的耕地也已经种上香蕉……

  这仅仅是我市交通扶贫的一个缩影。2016年,我市加大实施通屯、屯内道路硬化建设力度,我市本级非贫困村通屯道路建设工程项目195个共308.589公里,计划总投资13045.237万元。

  截至今年12月中旬,项目完工184个共279.228公里,占计划任务的90.5%,累计完成投资12220.32万元,占计划总投资93.05%。其中,贫困村通屯道路硬化项目719个共879.55公里,已完工603个共683.76公里;水库移民道路硬化项目128个共191.7公里,已完工108个共152公里;屯内道路硬化项目114个共129.02公里,已完成80个共95.46公里。

  便捷高效的村屯道路网络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快及完善,这为广大群众交通出行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开通客运班线 进村不用愁

  12月16日,长塘镇举行长大—那曾—枫木等11条农村客运班线开通仪式。这标志着青秀区辖区内的108个行政村(含社区)已全部通达客车,成为南宁市第一个100%行政村通客车的城区。

  记者了解到,提高客运通达率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农村客运班线,一些近郊地区可通过公交线路来覆盖,而客运量较小的村还可以采取预约出行的方式实现客运通达。西乡塘站至石埠“美丽南方”开通的103路公交专线就是如此。该线路以“美丽南方”和西乡塘站为起始点,沿线覆盖石埠街道的上灵村、下灵村、和安村、永安村、忠良村、乐洲村和老口村7个建制村,既方便了游客到“美丽南方”游玩,又方便了附近村民的外出需求。

  除此之外,市交通运输局还配套建设便民候车亭,完善公路安防设施。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来,该局通过指导宾阳县、上林县、良庆区3个农村客运发展试点县(区),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村客运发展,到2016年底全市客运通达率将达88%(含社区)。

  据介绍,随着农村客运通达率逐步提高,公路整体服务功能将持续完善,极大地方便农村群众、学生出行,推动农村圩日经济发展,遏制非法营运活动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蔓延,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路专业养护 使用更持久

  公路建起来了,农村客运通到家门口,那么如何让道路的使用期限更长久?

  “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深化改革,以‘规范养护、专业养护’为目标,不断创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只有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才能确保农村公路长期持久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生态乡村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2016年初,南宁市启动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选择宾阳县、青秀区作为试点县(区),努力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试点县(区)构建新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县道、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大力推进县乡道标准化养护和村道常态化养护,实现养护工程市场化、养护管理规范化、养护队伍专业化等目标。

  据介绍,市交通运输部门针对农村公路养护提高了养护资金标准,推行了差异化管养模式,创建了示范公路养护站及文明养护示范路,提升了公路技术状况水平(MQI)。

  如今,通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推动,全市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乡镇一级公路管理机构,建立起了稳定的养护资金筹措渠道,并将全市9469公里农村公路全部列入养护范围,等级以上公路实现有路必养,农村公路养护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正逐步实现。

  创新融资模式 为修路保驾护航

  农村公路是全市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想要建设更多的路,筹措资金是重点,也是难点。2016年,市交通运输局创新了融资模式,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

  据介绍,为筹措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市交通运输部门除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发动群众自筹外,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统贷统还”模式,利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15.18亿元“十三五”期间通屯道路建设贷款合同签署,并提款3.35亿元作为市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2016年880公里贫困村和310公里非贫村通屯道路建设。与2015年相比,贫困村和非贫困通屯道路建设里程分别增加350%和20%,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分别增长358%和86%,补助标准分别从28万/公里、20万元/公里提高到32万元/公里和30万元/公里,利用农发行贷款有力地推进了“生态乡村”通屯道路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完成约2400公里贫困村通屯水泥路、约2500公里非贫困村通屯水泥路建设。至“十三五”末,贫困村方面力争实现市域范围内100%通畅;非贫困村方面城区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力争基本实现100%通畅,县域50户以上的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基本实现100%通畅,全市自然村(屯)通畅率达80%以上,村屯道路标准提升,网络结构合理、平坦通畅。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争取改造县乡联网道路900公里以上,建设村际联网道路700公里以上,基本完成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整治和客运通达公路安保设施整治,稳步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力争至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运率达100%。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