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真帮实助“四扶”精准出招

2016年12月23日 09:03   来源:云南日报   

入户回访

邀请专家指导花椒种植

开展惠民扶贫义诊活动

领取新能源炉子

召开全村群众会议

  2015年8月,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云南民族大学挂包昭通市彝良县海子镇中沟行政村,具体帮扶3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决定举全校之力,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责任,充分发挥优势,多措并举,用心用情用力扶贫攻坚。2016年,学校投入资金630余万元,选派了10名教师驻村扶贫,在工作中以为彝良县办10件实事为基础,聚焦扶志、扶智、扶资、扶治的“四扶”目标,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该村已脱贫35户,预计2016年全年可脱贫100余户。

  “扶贫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高度重视决不能停留在光鲜的语言上,必须用实际的行动来反映,用扎实的投入来检验,用脱贫的成效来答卷。我们的扶贫工作必须坚持:谈要有结果,做要有成效,实实际际、踏踏实实。”学校党委书记陈鲁雁的话语掷地有声。

  深度调研

  建数据库精准扶贫

  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8月与彝良县海子镇中沟村结缘以来,始终是带着敬意、诚意和心意,毫无保留地为中沟村脱贫致富想办法,出思路,干实事。今年10月,陈鲁雁和其他校领导再次带队深入到中沟村开展遍访和回访调研。学校扶贫回访针对性强、行程紧凑,一行人调研了种养殖基地肉牛养殖示范点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情况,调研了中沟村综合场所建设项目和民大桥建设项目。在入户回访中,学校干部分别来到自己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促膝交谈,了解情况,查缺补漏,详细了解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身体状况、子女上学、扶贫帮困等,聆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想法,积极反馈他们的难处,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自强自立,加快实现脱贫致富。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校处以上领导干部完成了今年的回访任务。学校驻村工作队员分组对中沟村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3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深度调研。详细掌握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细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挂包信息表,采集基础数据和图像,完善贫困户档案。通过工作队员认真贯彻落实“包村到户”制度,在村民和学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了解各自然村的详细情况,梳理问题,撰写了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为学校扶贫工作提供了数据参考和决策支持。

  学校社会学专家学者多次到彝良进行田野调查,形成扶贫研究的新思路。2015年8月以来,学校发表相关扶贫文章5篇,获得地厅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2项,其中,《滇西边境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农业合作社生成机制、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小区域估计方法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立项。成立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大数据中心和云南民族大学扶贫开发研究院,从国家战略需要出发,主动应对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改变扶贫开发工作长期以来情况不清底数不明的状况,最终达到精准扶贫,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学校将中沟村贫困数据载入系统,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适时把握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精准出招

  扶志扶智扶资扶治

  在前期大量认真细致、进村入户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立足于坚持价值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发展共同的“4个共同”要求,突出智力帮扶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科技开发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精准扶贫与县域发展相结合、帮扶救助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5个结合”工作特点,聚焦扶志、扶智、扶资、扶治的“四扶”目标,大力投入、精准帮扶。

  大力扶志,转变观念寻出路

  “扶贫先扶志,扶志扶其心”,学校选派素质过硬的驻村工作队深入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激发群众的脱贫热情、鼓起群众的致富信心,带领群众脱贫。学校今年选派了10名驻村工作队员,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有3人,博士4人。并要求工作队员俯下身子,学说农村话、学做农村人、学干农村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真情为群众做实事。一年来,工作队通过组织各种主题的“访、谈、会”,走访调研70多次,深入农户1200余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大会60余场,摸清贫困状况,找准贫困根源、吃透社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解困助贫行动。工作队认真完成学校计划的扶贫项目,完成了237户237头能繁母牛养殖项目的验收入圈工作;完成了中沟小学民大路的建设;协助海子镇协调了1.2亿元的整乡推进项目;针对因病致贫,联合校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开展了医疗下乡活动,为困难群众免费送医送药。

  学校把逐步克服当地干部群众“意识贫困”、“思路贫困”和“志气贫困”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来抓,以期增强自主脱贫、勤劳致富的决心和勇气,振奋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一是通过一包一帮三(二)挂一的“挂包帮”模式,加强与贫困户日常沟通,潜移默化影响群众。为很好地建立起学校干部与帮扶群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开展关爱融冰行动,捐赠了价值18万元的棉被垫被938套和价值32万元的新能源炉400台。二是通过开展致富能手培训,安排外出学习考察,帮助当地干部群众换思想、立信心、扶志气。2016年7月,学校在海子镇举办了为期3天的致富能手培训班,建档立卡贫困户5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学校计划通过多批次的技能培训,思想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农村科技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到村入户,确保贫困户摆脱落后蒙昧的观念,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以市场思维、创业精神来发展生产,脱贫摘帽。

  着力扶智,固本培元铸长效

  教育是扶贫的根本大计,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就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力度,从源头上治理穷根。云南民大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尽力帮助当地发展教育事业,今年10月,在彝良县海子镇中沟村,学校出资修建的“民大路”正式通车,这不仅是致富路,更是希望路。中沟小学地处高寒山区,从海子镇主干道到中沟小学的700米道路曾经都是泥土路,晴通雨阻,时有垮塌,给当地学校的学生和附近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修好路、走好路,是中沟小学全体师生共同的心愿。今年以来,云南民大积极整合资源,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了通往中沟小学的水泥道路,并将这条道路命名为“民大路”。“民大路”的修通,不但让中沟小学235名学生和教师受益,同时还可带动附近120多户村民发展。民大还投入资金为中沟小学建设了电教室、图书室,捐赠了音响设备,为学生定做了校服,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备。

  教育扶贫是学校群策群力推进“十件实事”的重要内容。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进落实。一是2016年3月,民大附中与彝良县教育局签署协议,帮助彝良县开办一个高中班。二是2016年3月,彝良县教育局、彝良县一中负责人到学校就每年(从2016年开始)在彝良县招录5个专升本名额,5个少数民族预科生名额的事宜进行了协商,确定了工作的时间节点等事项。三是2016年4月,校信息与网络中心到海子镇开展海子中学、中沟小学一期在线课堂和网络工程建设工作,组织8家企业捐赠电脑50台、网络设备一批及部分现金,总计价值25万元。四是4月,民族文化学院圆满完成了从2016年开始,每年定向招收彝良籍20名苗族和彝族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口语测试工作,有104名学生参加测试,其中苗族70人,彝族34人。五是8月,学校运送10万元教学物质到海子镇。六是9月,40名海子镇中小学教师到学校培训,并到昆明市的中小学名校跟班学习。

  鼎力扶资,项目支持聚民心

  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生产资本的缺乏。学校决定投入资金,主动提供给困难群众能战胜贫困的资本、手段、能力和机会,带领贫困群众“养好一头牛、喂好一只鸡”。一是学校投入资金100万元,支持中沟村309户贫困户中有愿望的农户养殖本地能繁殖母牛,每养一头牛资助4000元。8月19日,完成了166户养牛项目验收入圈工作,9月份又动员71户贫困户加入,目前共有237户养牛237头。该项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户因资金缺乏而面临的产业发展难题,符合当地的村情民意,且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操作性。二是建设云南民族大学中沟村种养殖基地。10月,陈鲁雁带队调研了种养殖基地肉牛养殖示范点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情况,肉牛养殖示范点集中养殖规模达500头以上,学校将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基地运营管理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群众受益规模,让种养殖产业能够持续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开展“一村一策”产业建设工程。2016年筹集194万元用于“一村一策”项目建设。在黄林自然村投入23万元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利用企业规模化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在马路自然村投入23万元、贾湾自然村投入23万元、寨上自然村投入19万元用于林下生态土鸡养殖项目。农户分散养殖,户均养殖200只。

  聚力扶治,多措并举治不足

  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基层党组织建设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治理能力是扶贫成败的关键,学校坚持问题导向,投入16万元,解决当地治理能力不足问题。一是今年5月,举办了2016年彝良县少数民族、非党、妇女、年轻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学员101人。9月举办了彝良县第六期科技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来自彝良41个党政部门的85名干部参加了培训。通过课堂讲解、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一批眼界开阔,有创新思维,敢于担当,廉洁自律,工作能力强和业务素质高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彝良县扶贫攻坚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结对帮扶中沟村党支部。践行“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与4个村支部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联系农村党员70名,并把全镇村支部书记集中到学校进行学习培训。三是成立教授宣讲团,通过海子镇云南民族大学干部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当地党建工作。学校选派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组首席专家、全国教指委委员张建国教授到海子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座。为海子镇镇村干部、省市县驻村工作队队员80余人授课,重点从当前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如何带领广大群众打赢扶贫攻坚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在“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开展中,陈鲁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大量实例和数据,为大家讲党课。学校计划通过持续开展“两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为中沟村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指导村党支部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建基础工作制度,规范支部组织生活,帮助建立健全村支部议事决策制度和程序,推动村支部开阔思维、创新理念、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发挥党支部在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帮助抓好青年党员的发展,开展党员的学习教育,组织各种实践培训,培养一支讲政治讲规矩、懂法律法规、掌握实用技术,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队伍。

  经过一年多持续不断的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地极其落后的观念和“等靠要”思想仍是扶贫脱困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地经济支持基础非常薄弱,也存在基层对政策的掌握不及时、产业布局趋于同质化等问题。学校将从实际出发,从群众需求出发,从四个方面继续努力推进扶贫工作。一是在中沟村2017年脱贫决战阶段,选派强有力的工作队,继续把学校的“四扶”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二是积极呼吁当地政府从长远的角度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三是加强对贫困户学生分类指导和帮扶,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上民大附中、高职高专,学校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努力防止高中学生可能导致的因学致贫。四是推进深化协同合作机制。要深化和完善与省直挂联系彝良的部门单位及省直相关部门等的协同合作机制,为当地积极协调国家、省、市、县的教育扶贫项目。

  扶贫攻坚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云南民族大学将立足长远,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的真情放在心里,把扶贫攻坚任务扛在肩上,创新扶贫举措,建立起脱贫期脱贫的长效机制。负起扶贫攻坚责任,拿出过硬办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扶贫,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