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从“要我富”向“我要富” 留坝县引导贫困户启智、立信主动脱贫调查

2016年12月15日 15:20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薛海勇 通讯员 张宏军 杨晓琼

  冬季的早晨,留坝县城气温已降到零度。天麻麻亮时,留侯镇桃园铺村的贫困户唐利清夫妇就开始推着流动餐车在县城里卖饼子了。一天的忙碌虽然很累,但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让老唐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2016年11月14日,唐利清向留坝县政府递交第一份自愿脱贫申请书。目前,全县4440名贫困群众已有2500人主动向政府递交了脱贫申请书。

  因户施策“庸懒散”变“勤致富”

  玉皇庙镇石窑坝村贫困户文正财最近乐呵得合不拢嘴。原来,包扶单位在帮他发展产业的同时,还为他争取到了护林员的工作,每月有500元的固定收入。

  留坝县从去除贫困户“心病”着手,结合个人特点、技术能力和不同的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给他们设置了环卫工人、护林员、门卫等工作岗位。同时,围绕“三养一药一旅游”产业扶贫思路,先后整合产业扶持资金3045万元,带动1078户贫困群众发展白芨、西洋参等中药材种植2600亩、袋料香菇120万筒、棒棒蜂养殖6000余桶(箱)、养殖土鸡8000余只。

  家住在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路边的李红民在县委宣传部的帮扶下养了10桶蜂,因车祸导致双腿残疾的儿子李凡也在家开起了电子商务示范店,年底一算账,人均7540元的收入让老李家终于脱了贫。李凡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是靠自己的劳动脱贫的!”

  产业组团“旁观者”变“主人翁”

  2016年8月,武关驿镇松树坝村支书席帮清率先带领村上的102户贫困户建起了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下设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网店、农村卫生服务、农村红白喜事五个工作队。仅3个月,协会就承接了30万元的代建项目。每20天让所有会员以主人翁的身份共商协会发展方向。“没有偷懒的,干起活来积极性很高。”席帮清告诉记者。

  留坝县在11个贫困村试点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让180多户贫困户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协会日常工作中,调动他们的责任心和致富积极性。

  “通过合适的方法让贫困户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一切来之不易,要讲道理。”留坝县县长马宏伟认为贫困户享有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一定的义务。

  马道镇沙坝村食用菌合作社开张初期就遇到了“麻烦”。一些贫困户开始不习惯,不愿接受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一方面将原来年底一次性分红调整为按生产周期逐次分红;规定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的每次从本金中扣除100元。制度的约束使“麻烦”迅速得到解决,贫困户明白了权利不等于“躺着要钱”,逐渐树立起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合作社是大家的,也是自己的,搞垮了谁也好不了。”贫困户陈启兴坐在小凳上边装袋料边说。

  启智立信“等靠要”变“忙致富”

  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认为,“扶贫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给钱给物,而是开发式、产业化的帮扶,是一个扶贫扶智的过程,目标是彻底拔掉穷根!”

  “穷惯苦惯、年纪不小,致富留给下一辈”这种思想在武关驿镇红岩沟村一度尤为盛行,村里衍生出“穷人享政策”的懈怠情绪。过去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嗜赌如命仅靠低保维持生计的蔡光荣,村支部坚持每次开会必通知,“第一书记”杨茂华更是经常上门督促检查。杨茂华的较真让蔡光荣“害怕”了,“不敢”去打麻将了,甚至一段时间见了杨茂华就“躲”。如今,蔡光荣完全变了个人。他通过精准扶贫贷款在村上两个合作社入股3万元,平日除了在合作社务工外,还在自己家种豆角、猪苓。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年底全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5000元。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