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得不说的扶贫故事】扶贫之路始于足下 他靠“走”给了贫困村新面貌)
庞启渊每天要做的事就是走访,四双鞋成了他的工作标配。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2月14日6时讯(记者 肖子琦)为了走访贫困户,四双鞋成了他的工作标配。为了了解贫困户,他成为村民的“自家人”。他就是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的第一书记庞启渊,一年时间过去,北坡村7户深度贫困户集中安置点已经规划完毕,笋竹等产业发展规模壮大,户容户貌整治全面启动,群众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庞启渊说,只要能看到改变,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
深入一线 四双鞋成他的工作标配
2015年8月10日,庞启渊到了沿河乡北坡村,成为了第一书记。到村里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这既是摸底工作要求,也是我进入工作状态的必经之路。”
庞启渊到沿河不久,沿中公路断道施工,北坡村成了“交通基本靠走”的代表。为了走访,庞启渊先是买了一双解放胶鞋,没有换洗的,又买了双作训胶鞋,为解决下雨天走路,他还买了双水靴和冬天用的加棉保暖的作训胶鞋。带着驻村工作队员,请村干部带路,庞启渊开始一个社一个社地跑,跑完了全村31平方公里的8个社的所有贫困户。即使是居住在山上的老柏树地区的贫苦户,也逐户进行了走访。
“走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4社的刘志明家,据村干部说从公路出发单程就要走4个多小时。”庞启渊说,那天他们天一亮就出发,一路上先走访了两户群众,到刘志明家时,已经中午一点多。刘志明家的木质框架房屋已经严重倾斜,牛圈墙体垮塌,室内更是家徒四壁,墙角还有已经霉烂的半截柱头。
跑完一遍贫困户后,庞启渊的心情沉重了:全村8个社,6个社在山上,山下两个社的公路也是泥结石道路,危险、难走。全村有82户贫困户,42名二、三期矽肺病人,10多名35岁以上的单身汉。4、5、6、7、8社的群众因为没有公路,骡马运输费用为60元/100公斤以上,房屋基本还是木结构。空心化问题也很严重,除了笋竹,这里也缺乏有效增收的产业。
“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看到这些情况,我还是为之动容,实在没有想到还有如此严重的贫困状况。”庞启渊说,他知道自己就是一面旗帜,一旦来了,一定要有所作为。
贫困户增收了喜笑颜开,庞启渊也跟着开心。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全心付出 群众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根据入户了解的情况,庞启渊引导每户贫困户制定了在笋竹之外大力发展山羊、山地鸡、中蜂、生猪等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落实这些规划后,可以得到乡政府每户1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和县委办、县交通发展公司的部分产业发展帮扶资金。
夏天时,5社5户群众遭遇火灾,房屋尽毁,现金、粮食等物资付之一炬。庞启渊带着人走了4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时,几家人都挤在5社社长家。受灾的几家妇女看到他们,顿时嚎啕大哭,几个男人也偷偷抹眼泪。回到乡里,庞启渊将这一情况详细报告了帮扶单位县委办公室和县交通发展公司,恳请给予帮助。最后,在民政救助每户2000元的基础上,县委办公室、县交通发展公司提供了19000元的慰问金和部分物资。
如今,很多群众有事都会直接找庞启渊或者给他打电话,贫困户刘志明身份证与银行卡的名字对不上,庞启渊去协调解决;贫困户刘兆月办理残疾证有困难,庞启渊前后跑了3趟帮她落实;贫困户邓尚贤的孩子读职教中心,不了解教育扶贫政策,庞启渊同职教中心办公室联系,了解了政策落实情况……
播种希望 扶贫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回顾北坡村这近一年的变化,庞启渊说自己很欣慰。
刘志明等7户深度贫困户集中安置点已经规划完毕,动工在即。沿中公路、庞家洞大桥建设如火如荼,河堤修复已近尾声,一社平板桥已经设计完毕,老柏树公路已经论证立项,即将动工。
在产业扶持政策的鼓舞下,主导产业笋竹规模已经达到5000亩左右,今年栽植面积约在2000亩。山地鸡、生猪、山羊、中蜂等产业发展迅猛,大部分的群众在努力扩大规模以达到政策扶持标准。
户容户貌整治全面启动,群众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再也看不到乱扔乱倒了。通过村民大会、社员会和院坝会等形式对村里勇敢抢救车祸受伤人员的康大学等道德模范进行宣传,群众在价值观和荣辱观上有了很大变化,“等、靠、要”的精神贫困症状大幅减轻。
今年年初,组织部门到村里考核驻村工作队工作,群众投票结束后,他们误以为庞启渊要离开北坡了,一大群村民把他围了起,不让他走。庞启渊说,看到村民们质朴热情的面容,他心里十分动容,“只要看到贫困户的生活发生着改变,扶贫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
(责任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