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贫办主任马希丰:旱塬“一棵小草” 网络“扶贫大V”

2016年12月12日 08:2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宁夏西海固最干旱的同心县,有个自称“一棵小草”、在网友心中却是“扶贫大V”的人。他就是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8年前与移民、扶贫结缘,马希丰几乎每天在博客、论坛、微信上以“我是一颗小草”发声,喜忧怒骂盼字句不离脱贫那些事儿。

  贫困的记录者,脱贫的宣传员

  沿着同心县扶贫办的楼梯走到3楼,抬头便能看到马希丰的办公室。老式写字台、木椅、几沓儿材料,墙上显眼地贴着一个手机号码。“这个号我用了十几年,扶贫大多数时间走村串户,留个号码方便群众找我。”马希丰说。

  其实不用电话,群众也能“零距离”和老马沟通。2008年,同心县开展新一轮移民工作,时任县移民办主任的马希丰,萌生了记录移民点滴的想法,网络由此走进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在女儿的帮助下,老马每天下班后边学边写,不久在同心网论坛首开《我是一棵小草》的专帖,之后在博客、微信朋友圈同步撰文,文字慢慢从记录生态移民过程到感悟思考工作、解答移民网友提问。

  随着马希丰去年转任同心县扶贫办主任,关注点延伸至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同心网上《我是一棵小草》专帖的点击量甚至超过百万次,借助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政策解读文章也使扶贫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我是一棵小草”渐渐被群众认同,从侧面反映出当地摆脱贫困的难度。同心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平均降水量约25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2300毫米以上,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旱塬上脱贫犹如植绿,马希丰希望“像小草一样给旱塬带来一丝生机”。

  脱贫路上,少不了磕绊,在网上“晒”政策是个好办法。今年初,同心县进行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回头看”,部分村镇之前识别贫困户并不精准,非贫困户戴着“穷帽子”,总有老百姓告状。马希丰发帖详细解读评定标准,有的村子贫困户从几百户减少到几户,群众也心服口服了。

  对马希丰来说,各平台上的专帖成了与贫困老百姓之间的桥梁,不仅能第一时间回应疑惑,还能针对网友的“爆料”,发现问题并解决。

  直面扶贫问题,不回避不遮掩

  在马希丰质朴直白的文字里,更多地传递了一种“脱贫观念”,不仅有对基层干部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的认同,更多的是对政策从部门到群众“梗阻”的不解,甚至批评。

  对“不妥”政策一针见血。为了脱贫,同心县已经大规模迁离村民11万余人,人走了,“遗留”问题来了。“移民跑来跟我说,家里老人搬迁到一个县,分家后的子女却搬迁到另一个县,两地相距较远,照看老人‘来回跑’误工费钱。像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政策在制定操作中不够周全,给群众造成不便。”

  说起移民,马希丰常忧虑。“十三五”宁夏重点开展劳务移民,剩下的贫困户多数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就不了业、筹不上款,困难很多,如不好好研究解决,“最终移民都要移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信访接待室的门口。”

  对“近视”干部毫不留情。在近乎“火星地貌”的田老庄乡石羊圈村,从夏到冬只矗立着几颗枣树,贫瘠的土地大片被开垦种红葱。说起种葱不种树,当地村干部解释,“种枣树老百姓嫌麻烦、见效慢、推不开”。

  “有的干部就是想早上娶媳妇、下午抱孙子。”马希丰直率地说,只要选好模式,从长远看,种枣树会实现经济生态双赢,不然越垦天越旱、越垦人越穷。

  脱贫靠干部,更要靠贫困户

  “摆脱贫困,要靠实干,谁来实干?靠干部引导,更要靠贫困户实打实去干。”马希丰在网上义正词言地说。

  实干不等于蛮干,马希丰曾在博客、朋友圈里多次表达,干部实干不是去给贫困户养牛养羊,而是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引导贫困户有发展产业的念头,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有收获喜悦的感恩之心。

  在同心县预旺镇贺家塬村,今年每户贫困户养殖两个月的50只小鸡已经长大,一只卖100元左右,两个月收入5000元;全村种植300亩无核葫芦临近收获,一亩地至少500元,再加上试种的黄花菜全部成活,当地群众夸道:“只要有个好人带着我们干,好日子就会越来越近。”

  在马希丰看来,改变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才是扶贫的关键。干部要实干,贫困户选准了发展项目后更要实打实地去干。通过辛勤劳动,将一只羊发展成一群羊,将一头牛发展成几头牛,年年都有羊羔、牛犊,日子就会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当然还要扭转农村拖脱贫后腿的风俗,贫困户才能“开源节流”。

  随着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大多数贫困群众正在改变固步自封的想法。他们愿意迁离故土、外出打工、改变种植品种,且“没想到现在搞培训比发扶贫款还热闹”。

  今年初,同心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长期技能培训,其中一项是“月嫂”培训。马希丰详细记录道:以往没人报名,今年却特别高涨,南安村计划招生100名实际报名200名……“连农村妇女都认识到有了一技之长就能就业、就能挣钱!”

  岁末冬寒,同心县外出务工的劳力陆续返乡,本地耕种的农户也正值冬闲,一些村民却“闲不住”了,在村部,以前门可罗雀的技工培训班里座无虚席。

  记者陈晓虎、邹欣媛、许晋豫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