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伍力
12月6日,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贫困村民张守方又一批大棚香菇新鲜上市,收入2000多元。“今年我种了1万袋大棚香菇,已经收入10多万元。今年之内肯定可以脱贫。”张守方说。
去年底,该村确定将种植大棚香菇作为增收产业,但发展产业的资金成了村民的“拦路虎”。关键时刻,由财政贴息、担保,金融部门为全村48户贫困户提供了15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燃眉之急。
据南充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贴息、担保政策作为助农增收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该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截至11月底,今年该市17个专项扶贫方案到位资金达到67.6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基础、新村、能力和民生扶贫“五大工程”。同时,该市为确保财政资金尽早发挥效益,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时拨付各类专项扶贫资金61亿元,财政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南充市还不断探索、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变短期“输血”为长期“造血”,让贫困户持续受益。西充县双凤镇跳蹬河村曾是“农业无产业、增收无来源、发展无带动”的“三无村”。为发展产业,该村成立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入社社员189户,入股金合计89万元,财政投入该村及专合社资金124万元,共计形成股权资产213万元。财政资金投入村集体形成的资产,按照村户籍人口量化给村民,形成村民资产股;产业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则根据精准贫困户家庭人口量化股权,形成贫困户“优先股”,脱贫后“优先股”转给未脱贫户或者新增贫困户;全部脱贫后,则转化为村集体资产。这样,贫困户依据财政资金形成资产量化的“优先股”,享受合作社每年的分红。目前,该专合社共发展香桃20公顷、大雅柑21.3公顷,已分红4万余元。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