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贵州“锦绣计划”促50万妇女织就脱贫致富“锦绣路”

2016年12月06日 1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鹏

贵州“锦绣计划”促50万妇女织就脱贫致富“锦绣路”

  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布依寨的“绣娘”们在展示各自的手工作品。 刘鹏 摄

  中新网安顺12月5日电 题:贵州“锦绣计划”促50万妇女织就脱贫致富“锦绣路”

  记者 刘鹏

  三年前,贵州省安顺市城郊玉碗井村普通妇女熊体英不会想到,平时在家放牛时打发时间的刺绣在三年后能够得到来自美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外国朋友当做艺术品而收藏。

  如今,熊体英不仅是安顺西秀区熊体英青苗刺绣工艺加工厂负责人,还是贵州省民族刺绣工艺大师。从一名普通刺绣女孩到工艺大师,除了自身努力之外,熊体英把这一切归功于贵州省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以及“锦绣计划”。

  贵州省于2013年启动“锦绣计划”,旨在促进贵州传统民族手工业发展,弘扬少数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绣女在家就业,改善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

  12月5日,2016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锦绣计划”总结大会在安顺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锦绣计划”实施三年来为贵州省广大妇女织就了脱贫致富的“锦绣路”。目前,贵州省从事手工业的妇女50万人,手工产业产值50亿元人民币,带动就业人口百万余人。

2016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锦绣计划”总结大会5日在安顺市举行。 刘鹏 摄

  2016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锦绣计划”总结大会5日在安顺市举行。 刘鹏 摄

  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其中“留守妇女”占到了很大比重。“锦绣计划”则成为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的一个布依村寨里,韦朝兰同村中其他留守妇女一样,平日里除了照顾家中老小,还担负着所有的农活,丈夫外出务工的微薄收入则是家中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增加收入,灵手巧的韦朝兰时常在晚上空闲时,挑灯刺绣。

  “绣好一件普通的绣品,除了连续半个多月的熬夜外,最痛苦的是拿着绣品到处找销路。”韦朝兰说,这一带是布依族的聚居地,所有的女性基本上都会刺绣,加上村寨偏远,刺绣的销售市场则局限镇上。“卖出去一件绣品完全是靠运气。”韦朝兰无奈道。

  转机出现在2014年,在贵州“锦绣计划”的帮助下,韦朝兰成为了一名“绣娘”,并与村里其他“绣娘”一起合伙成了公司。她的一系列刺绣作品也通过“锦绣计划”搭建的各类平台,成功销售到了贵州全省、中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贵州省妇联主席杨玲介绍,“锦绣计划”的实施不仅为具有刺绣、蜡染、织布等传统手工技能的众多妇女提供了展示和就业的平台,同时通过企业扶持、平台搭建、扩大营销、人才培养、金融扶持等方式有效推动了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孕育了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手工艺品,如何开拓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市场最为关键。

  对此,贵州“锦绣计划”创新实践,引入现代设计理念,鼓励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时尚创意相结合;培养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拓展市场,引导妇女手工企业努力加强市场研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手工产品从低端化到中高端化转变。同时,积极组织妇女手工企业参与国内外展洽活动,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杨柳对“锦绣计划”给予了高度赞许,并认为,贵州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体现妇女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又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新模式,也为中国各地开展巾帼巧手脱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完)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