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自建自管“小农水”活起来

2016年12月05日 11:28   来源: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王恺

  如何破解增收难题?

  建设完善的“小农水”设施是前提

  “这是在政府引导下,我们群众通过民主决策,自己组织干起来的。 ”看着眼前这新修的容量6万立方米的赵村大塘,南陵县三里镇漳溪行政村赵村村民组组长任贵田颇感欣慰。

  11月29日上午,在两岸垂柳依依、桂花、冬青树环绕的塘埂上,任贵田高兴地告诉记者:“该塘口整治土方量5万立方米,共投入资金38万余元,其中财政按照6元/立方米补助30万元,群众通过土地调整、投劳折资约8万元。多年来由于疏于治理,淤塞严重,功能退化,现在经过扩挖清淤整治,加宽培厚了800米塘埂,蓄水量一下增长了好几倍,农田灌溉面积扩大至245亩,受益群众达365人,提升了抗旱能力,改善了周边水环境。 ”

  “农业增收,水利打头。 ”定远县桑涧镇胜球农民用水合作社自主建设了龙塘泵站串塘工程,工程总投资145.8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97.26万元,合作社投资48.63万元,获得了1/3投资工程所有权和全部承包经营权。

  “解决了用水难题,还获得相应产权和承包经营权,我们就可以放心发展了。 ”合作社负责人王胜球说。工程建成后,其流转的1350亩山岗地有了可靠的用水保障,他们就大胆发展了瓜蒌、莲藕、大枣、水产养殖、白鹅养殖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除去每亩600元的流转费用外,当年就获得了160万元的纯收入。同时周边5个村民组近700亩的土地,通过龙塘泵站串塘工程,每年只需交20元/亩的水费,就获得了可靠的灌溉用水保障。

  “规模经营种植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程度要求更高。 ”南陵县三里镇党委委员张超说,每个镇每年需要兴修的小农水项目都安排不过来,因为有限的政府财政根本无法做到“大包大揽”,必须想办法创新模式,“自建、自管、自用、自维护”这种模式,简便实在,也特别适合当家塘、沟渠清淤扩挖等规模较小、技术要求简单的工程。

  “我省鼓励支持村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小型水利工程自主建设,改变水利工程建设由政府包揽的模式。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肖表示,“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让农民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不仅有效节约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也有利于后续管理维护,提高了农民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

  如何创新建设管理模式?

  让农民自己做主、自行选择、自主建设

  柴浦塘在南陵县许镇集镇区西南侧,由13个大小塘口相邻组成,记者看到去年已经完成清淤的10口塘坝碧水荡漾,剩余的3口塘坝正在紧张施工中。

  柴浦塘是董村、望村、朱村等3个村民组的当家塘,年久失修,一遇干旱年份,用水矛盾就十分突出。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协商后,决定清淤扩挖土方工程由该水面承包大户巴特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承建,沿塘周边绿化及砂石道路工程由许镇村委会投资建设。工程建成后,所有权证根据投资额确定权属比例,使用权证发放给该大户,并由村委会与大户签订用水协议和管护协议,明确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优先,工程由大户负责管护。

  今年柴浦塘清淤扩挖工程增加蓄水量达9万立方米,既解决当地群众农田灌溉水源问题,又保障了水产养殖大户的养殖需要。政府财政补助有效引导了民间资本的投入,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管护责任不明等问题,形成良性运行机制,达到了群众、大户、政府的三赢效果。

  “过去修塘修坝基本上是通过招投标来的,村民看着别人建设,但没法参与,更管不到,感觉和自己不相干。 ”张超说,现在不一样了,立项、选点村民民主决策,项目的实施由村民理事会通过询价对比,确定施工机械、工程量,监事会负责对该工程的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所有资金、施工材料都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水利建设资金效益提高,建设速度加快,建设质量也较高。 ”

  “三会四自一平台”建设新模式,是近年来南陵县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的成功经验。按照这一建设模式该县完成塘坝扩挖860口,因地制宜解决了村内水利设施建设难题,在今夏防汛抗洪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说白了,就是群众自己选项目、自己组织建设项目、自己监管项目。项目建成后,村民自己使用、自己获益。”南陵县水务局局长郑松淼解释说,“三会四自一平台”机制的核心就是切实发挥村民议事会议事、项目理事会干事和项目监事会察事的作用,实行“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形成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治理主体与政府组织协作共治局面。以政府投入为杠杆,搭建“主体+多元”的资源整合平台,激发社会活力,拓展小农水建设投入渠道。

  如何保证持续发挥作用?

  “两证一书”让投资“小农水”吃“定心丸”

  “小农水除了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 ”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杨湾村,利用移民后扶项目242万元专项资金,由移民群众集体讨论、投票确定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理事会、村两委、移民群众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全过程公开,实施自行建设、管理、使用、维护新模式,收到很好效果。

  “我们分年度制定农田水利兴修和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水利精准扶贫等实施方案,对工程资金来源、奖补标准、建设程序、建后管护等都进行逐一细化。”颍上县利用财政奖补政策,2016年共吸引社会资金680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副县长吴建军说:“工程建成后及时跟进桥、闸、站配套及水土保持、植树绿化等,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保证工程建成后持久稳定发挥效益。 ”

  “两证一书”明确了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责任,落实了管护主体,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让投资者吃了“定心丸”。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韦金保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关键是投资各方利益共享,社会投资者能获取合法收益。 ”既打破了农田水利建设被国家和集体一手包揽的格局,又突破了小型水利纯公益性的束缚,使投资者有了合理的回报,增强了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推动了多元化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村里自主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我省采取“主体申报、审核立项,落实责任、先干后补,考核验收、兑现奖惩”的办法加大扶持。韦金保介绍,需要具有施工资质队伍建设的,也是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行通过招标、议标等方式,自主择优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水利和其他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资金使用监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

  张肖透露,下一步我省将通过推行项目自主申报、群众全程参与,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考核奖补等机制,鼓励更多农民、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