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引火添柴”打赢扶贫攻坚战

2016年11月23日 11:05   来源:天山网   

“为希望着色、让爱起飞”爱心进校园等活动,为贫困生捐助助学金。

  天山网讯 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镇石河子村牧民居住分散、传统牧业收益低、种植业水平低、民生改善和脱贫致富难度大。昌吉州旅游局、县旅游局、县供销社“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通过“源头治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末端扶贫”上落实政策、抓好项目,全力助推石河子村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如期脱贫。

  “教育帮扶”——脱贫意识从娃娃抓起

  工作队充分发挥村级双语学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融合群众感情的“枢纽”作用,把支持学校建设、捐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作为“精准扶贫”的“内功”和长效机制,以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让孩子从思想源头上转变“一穷穷三代”的消极观念,并通过孩子去影响整个家庭摒弃陈旧陋习,达到解放思想的帮扶目的。

  3月份,工作队筹措资金帮助学校成立了冬不拉弹唱乐队,并挑选了一部分贫困生作为乐队队员进行培养,让家长们感受到工作队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7月份,工作队相继举办了“爱心妈妈”捐赠、“为希望着色、让爱起飞”爱心进校园活动,弹唱队的孩子们献上了精彩的演出,还赚取了每人每次50元的演出费。

  “再穷不能穷教育”。工作队从长远的目标考虑,把解放思想和源头治贫的理念通过孩子传递给家长,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帮扶一个贫困生带动一户贫困家庭”的目的。

  “创业帮扶”——带动就业为扶贫“造血”

  打造合作社经济是石河子村利用“创业能手”的带动性和影响力,引导牧民参与创业、孵化更多就业岗位的“精准扶贫”举措。工作队采取重点培养、资金帮扶、树立典型等方式,帮助哈布来提、古丽帕西等5名创业带头人,相继成立了奶制品和草畜联营合作社,重组并扩大刺绣合作社规模。通过创业帮扶,不但实现了带头人的创业致富梦想,同时也衍生了更多就业脱贫机会。

  一直以来,石河子村没有奶制品合作社,村民自家牲畜产的奶源全部被其它乡镇合作社收购,因收购渠道不固定,时常发生奶源过剩现象。哈萨克族小伙哈布来提是今年村里打造村民合作社的帮扶对象之一,工作队队员了解到哈布来提有致富意愿和创业准备,工作队立即协调了创业资金帮助他,将搁置弃用的小厂房进行改造翻新并迅速投产,又争取项目资金盘活附近村集体的养殖大棚和挤奶厅,鼓励他承包、联营。现在,哈布来提每日收奶量400公斤,毛利润400元左右,形成了奶制品加工产业链,生产的奶酪、奶疙瘩、酸奶、酥油产品远销至哈密、石河子等地。

  哈布来提创业的成功,为村民们指引了一条脱贫之路——将哈萨克族牧民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市场经济接轨,把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培育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同时通过培育“领头羊”效应,引领了“群羊”,从而激发了牧民对加快发展、发家致富的决心。

  “旅游+项目”——以引客入村抱团经营

  工作队借助江布拉克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行业优势,以“旅游+扶贫”的方式,把石河子村精准扶贫工作由“政府输血”变为“资源造血”。依托石河子村临近江布拉克景区和一万泉景区的资源优势,争取旅游专项资金,帮助10户牧民开办牧家乐,实现旅游富民。对于草场征迁未解决的贫困户,工作队与景区管理处协商,向牧民提供了20个景区向导、服务员、养护员等岗位,引导年轻牧民学习新技能、适应现代生活,通过积极就业来改善贫困生活。

  为帮助合作社拓宽产品销路,工作队把养殖大棚、挤奶厅、奶制品加工厂、刺绣园与“东小环线”旅游线路有机结合,推出“哈萨克族民俗亲子游”、“乡村公益游”等旅游活动,通过“旅游+扶贫”的创新手段,把合作社、牧民家的特色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

  7月份,工作队分别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团队进入石河子村开展“乡村公益游”系列活动,不但为合作社带来了近2万元销售收入,还开辟了自家产品转换为旅游商品的空白市场,同时创新村集体、村民之间的“自我帮扶”机制,合作社把销售额的10%作为周边5户贫困家庭的生活资助,激发了村民们“富帮穷、先进带后进”的共同脱贫意识。

  奶制品合作社的增收路子,让牧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为“小微企业民族创业园”奠定了抱团经营的基础。8月初,石河子村“小微企业民族创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建设面积500平米,可容纳150人就业、创业。建成使用后,将扩大现有刺绣、奶制品、草畜合作社规模,同时还将成立就业培训基地、民族特色手工业合作社、民族打工队等衍生行业,一举解决闲散贫困户无处就业的难题,同时实现石河子村集体经济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