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云南昭通:脱贫摘帽建小康“六大锦囊”巧助力

2016年11月22日 09:56   来源:云南网   

  编者按五年的探索与创新缤纷交错,成就了云南省的巨大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悄然改变、一条条道路连接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在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将目光聚焦州市,按下时间的快退键,回顾过去五年来云南省各州市发生的喜人变化;按下时间的快进键,展望未来,看新一届州市领导班子如何结合实际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过去五年 昭通市GDP年增长率达11.4%  

  2010—2015这五年间,昭通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建设,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79.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08.38亿元,年均增长11.4%。8条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南北大通道全线贯通。21个教育卫生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面启动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文明城“四城同创”,城镇化率为36.8%。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使28.62万户贫困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82.4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范华平任昭通市委书记 郭大进、王忠当选市委副书记

  9月21日,中国共产党昭通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范华平、郭大进、王忠、周福昌、江先奎、陆维智、余伟、陈真永、魏新、尹朝禹、申琼当选昭通市委常委。范华平当选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王忠当选市委副书记。

  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六大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战 111.95万贫困人口脱贫

  今后五年,昭通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教育兴昭、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

  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以上。

  如何补齐短板实现昭通大发展?“六个锦囊”对症下药

  【“两不愁 三保障 ” 打造昭通幸福style】

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昭通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六个精准到户”和“五+N个一批”要求,扎实抓好到乡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措施的落实。确保10个贫困县区、85个贫困乡镇、825个贫困村、111.95万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出列、增收目标。

  【“水陆空”交通网+“水电能源”三网融合 便利生活触手可得 】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昭通发展的最大瓶颈。未来昭通将实施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努力把昭通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造全市“两小时交通圈”。建成水富至昭通、曲靖至昭通两条天然气管道,提高居民用气普及率。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形成“多点多带、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网格局。

  【未来昭通请谁代言?新型 现代 绿色生态】

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昭通市按照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要求,构建昭鲁大片区、镇彝威片区和沿金沙江经济带“两区一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苹果、天麻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农业龙头“小巨人”企业,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增加值220亿元以上。构建“一心两点三线”旅游布局,打造昭通休闲避暑胜地品牌。  【告别脏乱差污堵 迎接新房新村新生活 】

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昭通将按照“干净、方便、有序、活力、安全”的要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5%以上。坚持先策划、后规划,保护绿水青山,传承历史文脉,实行“规划留白”,充分体现山水林田路和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

  【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妙笔绘就昭通民生新画卷】

卯足干劲、苦战五年,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昭通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2年以上。统筹推进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发挥“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积极效应,繁荣文艺事业。优化配置卫生资源,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

  【创建国家生态市 让“绿色”“生态”刷爆昭通朋友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昭通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昭通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总体方向,加强湿地、森林、草地、河流、土壤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倡导全民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喜迎党代会·十六州市巡礼·向幸福奔跑】

  策划:李洁 唐丽娜

  编辑:自然(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