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王老二土蜂“洋”养记

2016年11月21日 08:17   来源:甘肃日报   

  本报记者杨世智

  通讯员李全有 癿斌宏

  王老二名叫王金成,今年五十出头,因在家中排行老二,村里的人便如此称呼他。时间一长,他的真名倒很少有人叫了。

  王老二是漳县盐井镇立桥村人。立桥村是一个贫困山村,11个社,分布在6个山头上,人均耕地3.4亩,多半是山地;全村354户人家,其中110户是贫困户。以往,村里人除了种庄稼,基本上每家都会养上一两窝土蜜蜂,以补贴家用。

  王老二家也不例外。为了手里多有点活钱,他从一两窝土蜂开始养起,逐渐发展到前些年的20几窝。一年下来,最多的时候能产百十斤土蜂蜜,增加几千元的收入。但这种传统的养殖方法却受到种种制约:一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大,遇到干旱天气的年份就有可能绝收,连自家吃的蜂蜜都产不出来;二是传统的取蜜方式,是把蜂巢和蜜蜂一起放到大锅里煮,相当于取一次蜜就杀一茬蜂,蜂群扩群慢,难成规模。因此,整个立桥村甚至漳县养土蜂的农户,长期以来只能把养土蜂当成是“顺手捎带”补贴家用的活计。王老二为此也很犯愁,总想着要是能有更好的养殖方法就好了。

  2015年初,全国妇联选派干部高宏亮担任立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一到任,高宏亮就“村不漏社、社不漏户”地对全村进行调研摸底。(转2版)

  (接1版)调研中,当他看到许多农户家都养土蜂,心里便有了支持村民养殖土蜂的念头,之后又多次上门与村民一起就养土蜂进行探讨,并通过查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探索解决方案。最终,高宏亮决定引进蜂箱代替蜂巢,引导村民对土蜂进行“洋”养。

  王老二成了土蜂“洋”养的第一个试验者。当年冬闲,王老二在高宏亮的帮助下改造了蜂箱。事情传到村里其他10户土蜂养殖户耳朵里,大家也纷纷开始引进新式养蜂箱。看到村里人热情高涨,全国妇联帮扶队和县委组织部联系了县里畜牧兽医专家,在立桥村专门举办了一期土蜂养殖培训会。专家结合立桥村实际,从中蜂生物习性入手,向农户传授了土蜂改良、蜜源选择、蜂箱摆放、人工育王、分箱技术、倒蜂、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并深入到养蜂农户家中,逐户进行了技术传授和指导。村民们大开眼界,纷纷说:“没想到养蜂还有这么多讲究。”

  王老二从试验中尝到了甜头,决定把养蜂当成一项正经八百的“事业”来干。近一年来,他家的土蜂从最初的20几窝,经过扩群、分箱,目前已达到了83箱,养蜂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同时,他还牵头成立了“王老二”土蜂养殖合作社,并指导村里15户贫困户和10户一般户一起养起了土蜂,使全村养蜂数量达到了250箱。其间,为了跟上发展“形势”,王老二还专门开了一家网店,申请注册了商标和二维码,在网上销售土蜂蜜和村里的其他农副土特产品。

  前不久,全国妇联将一块“全国妇联定西扶贫示范基地”的牌匾,挂在了王老二网店的门口。信心十足的王老二,在他的养蜂场贴上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小巧精灵追求美满;下联是:辛勤奉献酿造甘甜;横批:王老二养蜂场。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