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攻坚检视干部作风
“我们是一家人,不能分彼此,你们吃啥我吃啥,千万不能把我当客人。”日前,安徽省委书记轻车简从,来到大山深处的乡村蹲点走访,与村民同吃共住,深入了解脱贫攻坚的进展情况,与乡亲们共谋发展致富良策。
三天的时间里,这位领导同志走东家到西家,从村头到村尾,先后走访21户村民,对蹲点村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实地调研。哪家有病人,哪家有学子,哪家脱贫致富闯出了门路,哪些人家暂时还有困难,村里产业发展该走什么路子,等等,诸如这些问题,都在扎扎实实的调研中摸清楚、搞明白。这样一来,领导干部不仅了解了实情民情,还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鼓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如此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做法和作风,确实值得各级干部借鉴。
脱贫攻坚,难在精准,成也在精准。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扶贫工作面向千家万户、不同地域,即使是在一个村子之内,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复杂现实。因而,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尤为重要,这是找准穷根、精准施策的基础工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情不会自己冒出来,群众意见和心声更需要干部主动去倾听,没有扎实的作风、积极的作为,是不可能摸透实情、通达民意的,也就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招。
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这是各地脱贫攻坚面临的普遍挑战。但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扎根农村的干部多了,务实求解的办法多了,和群众深入交流的机会多了,这实际上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双重改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兑现这样的承诺,需要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农村的深厚土壤中寻求脱贫良策,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中激发内生动力。如此,才能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顾远山)
(责任编辑: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