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寨村民邓碧忠在合作社铁皮石斛基地查看管理。 本报记者 赵勇军 摄
本报记者 赵勇军
初冬,走进锦屏县隆里乡华寨村,只见林立的大棚里满眼是绿,一株株铁皮石斛生机勃勃、向上伸长。
“别小看这些石斛,村里所有贫困户都有股份!”村支书龙运朝告诉记者,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74人。通过扶贫资金量化到户、折股分红的模式,今年有望全部脱贫。
为加快精准脱贫,2015年12月,华寨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113户,注册资金13万元。在充分调研和贫困村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将上级下拨的扶贫资金量化到户、折成股份、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在村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份参与集约化经营扶贫资金量化到户表,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上面清楚地记录着27户贫困户量化到户资金:龙本富,华寨村一组,4口人,量化到户扶贫资金1600元,以股份入股;吴海棠,华寨村二组,3口人,量化到户扶贫资金1500元……”
“每股100元,最低1股,最高50股,降低入社门槛,也是让所有贫困户和村民都享有入社资格。”合作社理事长龙本忠介绍,合作社利润分成为:5%为村级积累;25%扩大生产经费;70%按股分红,确保合作社能发展、贫困户能脱贫。
今年以来,村合作社已发展铁皮石斛、灵芝、绿化苗木等3个生产基地和一个电商平台。仅灵芝一项,目前已收入30多万元。到年底,所有贫困户均可按股分红。
隆里乡党委委员杨俊颇有感触地说,前些年,我们把扶贫资金直接送到贫困户手上,但贫困户钱花完了,贫困依旧。“全乡现有贫困户385户964人,这些贫困户大多因缺项目、短资金、没技术、少劳力致贫。”
如何才能从原来的资金撒胡椒面到精准扶贫?
2016年,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今年扶贫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华寨村整体实施,全村贫困户通过扶贫项目资金量化到户入股合作社,采用“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精准扶贫。
杨俊说,在华寨探索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下一步还将推广到全乡,确保全乡整体脱贫。
今年起,锦屏县积极探索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先后制定了《锦屏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锦屏县财政扶贫项目利益联接实施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鼓励贫困户优化扶贫资金使用方式,以“股权到户”形式参与村级农村经济组织生产经营,通过签订利益联接协议,实现精准脱贫。
2016年,锦屏县将省扶贫办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3502.7万元,及时分配到各乡镇,并统筹整合援建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共6000万元投向30个贫困村。
针对扶贫项目分散实施带来的技术难题、市场风险等问题,锦屏县从县级财政安排520万元资金,在贫困村建立一批有村级背景的专业合作社,每村5万元。同时,采取以“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模式,将扶贫资金统一到村级合作社,把贫困户捆绑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实施扶贫项目。
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合作社428家,涵盖渔业、油茶、中药材、特种养殖、苗木、花卉等行业,涉及农户2493户10326人,其中贫困户472户18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