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扶志,让贫困学子摆脱“心贫”

2016年11月17日 09:59   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李向娟

  扶贫必先扶智,而要扶“智”,首先要扶“志”。当下,作为高校里的困难群体,贫困生是扶“志”的重要对象之一。

  地处山区的三明学院,现有学生近1.5万名,其中贫困生近4000名,且以少数民族贫困生居多。帮助贫困生成才,一个都不能落下。

  帮扶贫困生,首先要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可以通过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设立励志助学基金、争取社会爱心捐款等途径解决。物质上的帮扶必不可少,心理扶贫同样重要。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使得贫困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较为匮乏,所处的圈子也相对狭小,最终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某种极度脆弱与敏感。要帮扶贫困学生,关键是把他们的志气扶起来。

  “身贫”好扶“心贫”难治,应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扶贫工作?三明学院借助榜样的力量,引领贫困生培养阳光向上的心态。如:以毕业生曹阳飞宇背着父亲上大学的事迹所排演的校园剧《上大学》,成为新生入学励志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对“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苏春祥、纪联南及“海西励志先锋”提名奖获得者伏旭斌等榜样的宣传,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校园正能量。不仅如此,三明学院还从精神上打开扶贫通道,推出了“我与书记话心语”“校长有约”“校领导与少数民族贫困生每月爱心传递团餐会”等,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所思所忧,给予针对性帮扶,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扶贫效果。

  “扶贫先扶志”,对于因物质贫困而造成的精神贫困,更要在“扶志”上着力。多年来,三明学院不断创新帮扶方式,积极开展感恩责任奉献教育,摸索建立大学生“义工”服务制度,为在校学生尤其是贫困学子,提供各类义工岗位,让他们在奉献中学会感恩,积聚昂扬奋进的正能量。

  对那些“身贫”又“心贫”的贫困生,如果一味通过给钱给物,依靠别人帮扶,而自身缺乏基本的能力,“扶”起来也可能会“倒”下去。做好贫困学生的心理扶贫,就是要找准他们的“志短”病根,培养贫困学生自力更生、自我救助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减少心理上的被施舍感,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
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扶志,让贫困学子摆脱“心贫”

2016-11-17 09:59 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