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陕西吴堡:空心挂面撬开群众致富大门

2016年11月15日 13:57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王雄 通讯员 韦江江

  连日来,虽然气温持续走低,但吴堡县张家山镇老霍家手工空心挂面合作社里面的挂面被陆续搬上一辆辆卡车,一箱箱整装待发的手工空心挂面将先后被货运到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合作社里面的手工空心挂面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室内员工们正在用娴熟的挂面加工技术,紧张而有序的进行搓条、盘条、阴条、分筷子等工序。“幸亏学会了加工挂面的技术,女儿这几年上大学的生活费全靠它了。”“是呀!我家也靠它还了几万元的外债,家里也没什么负担了,这个月领了工资给家里买台热水器。”两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相互交谈着,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张家山镇共有贫困人口1445户3315人,2015年精准脱贫767户1703人,2016年计划脱贫563户1441人。为了保证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镇上下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推动“精准脱贫工作”的动力,摸索出了一条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引导贫困户把产业脱贫资源入股企业、合作社,提高政策、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科学配置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贫困户脱贫的“快车”,并组织贫困户培训学习手工挂面6次370多人,同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为拓宽销售市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销售市场。

  11月2日下午,张家山镇开启贫困户搭载合作社脱贫新模式。当天,来自各村的68户产业扶贫户自愿与老霍家手工空心挂面合作社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书,每户将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纳入合作社,实现了由“输血”变为“造血”的根本转变,让贫困户搭上了产业精准脱贫的“快车”。现场,刚加入到合作社里的寺沟村贫困户刘兴年高兴地说:“有了镇政府和监委会负责合作的日常监管工作,咱们不但每年都有800元的利润分红,还可以照顾家里,出门打打零工,这可是双丰收啊!”。协议书还规定,合同期满后,经双方商定续签或退出,如有一方不愿意继续合作,合作社将退还贫困户的全部股金。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张家山镇还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监事会,负责和监管合作社将贫困户所投股金的50%或等同价值厂房抵押作为项目保障金。如合作社合作期间违约,镇政府将会同监事会启动保障金或抵押物给贫困户进行分配。

  宋虎年今年55岁,是吴堡县辛家沟镇宋家坡村村民,由于双腿患病多年四处求医无果,残酷的病魔让他的家庭不堪重负,19年前对他的双腿做了一次性截肢手术,成为该村的贫困户。去年5月,宋虎年在张家山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成功加入到老霍家手工空心挂面合作社,成为里面的一名员工,负责挂面的封口包装,从此点燃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合作社除了为我们提供加工、技术等服务,还管吃管住,我一年下来就有13000多元的收入……”宋虎年坐在轮椅上一边忙一边说,满脸喜悦之情。

  老霍家手工空心挂面合作社负责人霍耀平介绍,该合作社以“企业开拓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为发展战略,主要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提供食宿进行手工挂面技术培训,并优先雇用培训后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两年以来,他们积极开拓沿海市场,销售挂面达350多吨,保证手工空心挂面的销路,并与14户贫困户签约了购销合同,安排6户贫困户就业,不仅提高了广大贫困户加工手工空心挂面的积极性,还解决了周围村子200余人的剩余劳动力就业。

  随着张家山镇手工空心挂面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农民春晚》播出,电影《赶牲灵》、《一把挂面》在该镇取景拍摄,纪念柳青诞辰100周年、体验手工空心挂面乡村旅游、邀请全国各地百名食客品尝传统手工空心挂面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挂面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市场需求倍增,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也开始返乡从事挂面加工。

  “加工一斤面粉成本不到2元,在市场上就可以卖到8元左右,利润是成本的3倍。”在外打工的张彦兵夫妇瞅准了家乡挂面走俏全国的大好机遇,夫妻二人回家做起了挂面生意。时间久了,张彦兵还对加工挂面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利用空闲时间开始专注对制作手工空心挂面种类进行研究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竟然尝试成功加工了菠菜、胡萝卜、西红柿、苦菜等多种粗细不等的手工空心蔬菜挂面,在市场上受到孩子和老人的青睐。张彦兵笑着说,“前些年我们一直在外打工,每年也只能赚5万元左右,家里孩子和老人也顾不上照顾。如今在家里做起了挂面,两人一天加工100斤面粉,一年就有20多万元收入,最主要还收购群众自家种的蔬菜,带动周围群众种植绿色蔬菜,使群众增收。”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