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国务院扶贫办六项要求“剑指”扶贫形式主义 将不定期督查曝光

2016年10月28日 11: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8日讯(记者 景远) 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国务院扶贫办将不定期进行督查抽查,并对情节严重者予以曝光和问责。

  “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付出代价”

  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一年来,扶贫领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了政策不落地、帮扶走过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的问题,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10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京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汪洋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瞄准脱贫目标改进政策安排、工作部署和业绩考核等工作。要从脱贫难点入手,从群众需要出发,沉下心来帮扶,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强化监督问责,及时曝光负面典型,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付出代价。

  六项要求“剑指”扶贫形式主义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问题的通知》于10月25日印发,提出六项要求:

  一是减少展板表册挂图。要统筹规划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估、填表报数、挂图标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脱贫攻坚信息管理,减少纸质表册。严禁以迎接视察检查为目的制作高档大型展板、作战图、画册等。

  二是科学调整脱贫规划。贫困识别和退出要全面考虑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贫困识别和退出不实不准。认真落实《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精心组织实施。综合考虑贫困人口规模、贫困程度、发展基础、工作和投入力度等因素,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调整“十三五”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严禁层层加码,搞数字脱贫。

  三是防止产业扶贫盲目跟风。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产业扶贫项目,提升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防止产业规划脱离当地实际,搞“一刀切”,甚至强迫命令。防止不尊重贫困群众意愿,不考虑市场风险,包办代替,盲目上项目。防止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助长等靠要思想,等着别人送小康。防止随意扩大政策享受范围,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四是严格扶贫资金监管。认真落实《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和资金监管相关规定,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防止一放了之,不管不问不落实。防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到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防止项目安排拖沓,跨年度审批,延压资金。防止公示公告走形式,忽视群众知晓度。

  五是完善驻村帮扶工作。主动沟通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帮扶力量,加强驻村工作管理。防止“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坚决杜绝“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普遍建立驻村干部召回制度,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驻村干部坚决撤换。

  六是创新调研督查方式。调研和督查工作要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不搞层层陪同,提倡不打招呼、不设定路线,进村入户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倾听贫困群众的意见想法和呼声。真正深入实际、解剖麻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定期督查 对情节严重者曝光和问责

  《通知》指出,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国务院扶贫办将不定期进行督查抽查,一经发现,即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曝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一些省份地区已经开展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自查。相关部门主动作为,根据问题清单,组织专门人员逐条进行自查,分析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提出问题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