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中的书记县长们——陕西县级党政主官谈脱贫

2016年10月17日 11:21   来源:陕西日报   

  扶贫怎么扶,是不少县域执政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同样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佛坪、太白、绥德等县,在脱贫攻坚上巧施良策,因地制宜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措施,巧妙破解脱贫难题。

  1、“到最偏远的村、最穷的贫困群众中去”

  “领导帮扶不是做样子,更不是栽盆景,要将最差、最穷的贫困村交给县级领导,尤其是县级主要领导帮扶,要到蓝田最偏远的村、最穷的贫困群众中去。”蓝田县委书记王浩时常给扶贫干部们这样说。

  杨缠民家是王浩帮扶的贫困户。在蓝田县三官庙镇柴家村杨缠民家,每逢节日总会迎来王浩这位熟悉的客人,坐在一起拉家常、问冷暖。在平日里也要打打电话,问问家里的生产和生活。

  三官庙镇柴家村,是蓝田最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74户群众中有贫困户120多户。王浩在多次与群众谈心走访后,在柴家村提出了“股份扶贫”新模式,将财政及社会的帮扶资金作为贫困户个人股份,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让贫困户获得长久收益。通过鑫龙门现代农业园区的山羊养殖场,柴永贵等35户贫困群众年收入可达到3000元以上。柴永贵高兴地说:“资金变山羊、山羊变股份、股份变收入”。

  在2012年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之初,蓝田县扶贫开发如何落笔?蓝田县委书记王浩作了这样的概括:从“粗放扶贫”转向“精准扶贫”,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定做”。

  青坪村还利用自身的自然、人文优势,群众不仅相继办起了农家乐,还吸引了陕西国画院、陕西画院联盟在村里成立陕西国画院艺术创作基地以及陕西画院联盟写生基地。如今该村挖掘饮食文化,开发民俗艺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建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参观、教育于一体的现代旅游艺术度假村。

  “果子是有机果,鸡是散养鸡,咱这个方法既致了富,又享了口福!”九间房公王村村民潘锋登打趣地说。潘锋登紧紧抓住县上提供发展基金扶持的机会,承包了1000多亩山坡地种植了核桃林,在市县农技专家的指导下,还发展了林下经济。养殖成本的降低和山地鸡的畅销直接让像潘锋登一样的贫困户在这条脱贫致富的创新路上,步子越迈越大,越走越快。

  三年来,蓝田县对200多个低收入村进行全方位扶持,目前已形成无粮村10多个,低收入村村村有产业规划,30个县定贫困重点村产业规模基本形成。洩湖黑沟村、小寨董岭村、三里镇秦家寨村核桃栽植达到了全覆盖,华胥镇上许、阿氏村户户有大杏。2015年,全县顺利完成了贫困人口“清零”任务。

  王浩说:“我们将实事求是地看待贫困人口‘清零’,努力从实现基本脱贫向巩固脱贫成果、促进稳定增收逐步转变。”2016年,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打造“人文山水蓝田,丝路生态慢城”,这是蓝田为65万蓝田人民描绘出的崭新画卷。

  2、“精准扶贫关键在于顶层设计”

  “精准扶贫如何落地生根?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佛坪县委书记李芳说。

  两个核桃,卖了十块钱。一节竹子,售价百元。从卖腊肉到卖盆栽,从卖鸡蛋到卖文玩,一个个颇具巧思的“文创产品”,着实让深山里的金砖沟“惊艳”了一把。佛坪县石墩河镇迴龙寺村,距离县城46公里左右。一条小小的金砖沟,原是一个独立的小村落,在去年撤镇并村中,刚刚合并为迴龙寺村。村民们沿河而居,全沟里共有75户216人,其中有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只卖农家特产,还卖创意手工;不单打“生态牌”,还走“文化范儿”。从过去的“等人上门收鸡蛋”,到独具匠心开发文创产品,金砖沟人家走出了陕南乡村“文创+生态”旅游扶贫的新颖一步,对于陕南脱贫攻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佛坪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更在于:在完善扶贫工作机制的同时,佛坪县持续发力精准扶贫,将全县44个村规划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区和专项扶贫区两个区,分别通过旅游开发和专项扶贫实现脱贫,把精准扶贫、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陕南移民精准帮扶、迎接高铁时代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互为依托,多规合一。

  “多亏政府帮忙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我才能养蜂40余箱,发展板栗等干杂果经济林60余亩,去年净收入两万元,日子开始好过了!”佛坪县大河坝镇凤凰村贫困户李怀凤说。2015年,佛坪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战略,以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实现854户3125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今年1至9月,佛坪在产业扶持上共计投入资金4507.8万元;启动建设的7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已完成投资4125万元。财政、国土、交通、水利、陕南移民办等部门已向贫困村投入各类资金1.28亿元,着力破解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易地搬迁、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全面推行“321”联户帮扶模式,组建驻村工作队62个,派驻“第一书记”37人,实现了对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根据县情扶贫实际,我们从产业发展、移民搬迁、教育就业、生态补偿、医疗救助、社保养老等扶贫工作板块实施了‘六个一批’工程,同时积极推进从专项、产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的战略部署,确保佛坪在今年年底率先成为汉中市脱贫摘帽县。”李芳说。

  3、“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县上各行业资金项目要重点向贫困村户倾斜,加强贫困村的饮水工程、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要抓好本县具有特色的苹果、核桃、甜瓜,包括电商、小吃、旅游、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绥德县政府代县长姬跃飞说。

  芝麻香瓜是绥德县的特色产品之一。在绥德县薛家峁镇、白家硷镇,芝麻香瓜种植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我种香瓜已经6年了,现在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现在管理起来得心应手,一年下来收入10万元左右,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绥德县白家硷镇白家硷村的种植户白海军说。这几年,芝麻香瓜已经成为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优势产业,带动了更多贫困户种植芝麻香瓜脱贫致富。

  “各级帮扶干部要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打头阵’、‘当先锋’。同时,选树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报道,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引导鼓励贫困户,强化扶‘志’措施,实现‘输血扶贫’向‘造血脱贫’转变。”姬跃飞说。

  今年8月9日,绥德县定仙焉镇为179户在册贫困户免费发放5000只优质绿壳蛋鸡仔,总价值15万元,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做养殖技术指导。“政府就是好,给我们发了这些免费的鸡娃儿,养几个月这鸡就能下蛋了,这比种地强多了。”领到鸡仔的贫困户王奶林说。

  今年以来,绥德县紧扣17项扶贫工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将全县贫困人口20792户50793人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并实施动态化管理,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积极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传统酿造、大棚等项目,扶持贫困户9386户23934人。整体推进移民搬迁,全面实现2015年度204户移民搬迁任务,正在落实2016年度1330户44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有序实施教育资助,实现了在册贫困大学生救助全覆盖,完成技能培训29000人次。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完成800人口以上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打造8个示范镇卫生院,建设120个中心村卫生室。落实兜底保障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实现贫困村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覆盖,投入帮扶资金1310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