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云南威信:借力红色旅游脱贫致富 苗家寨子欢乐多

2016年10月13日 09:08   来源:人民日报   李茂颖 江 山

  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威信县,曾是红军长征在云南境内活动时间最长的县。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先后在威信境内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党史界统称这三次会议为“扎西会议”,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成为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

  “红军当时沿着这条小路进来,就住在我们村子里。”今年81岁的陶登玉,用手指着村边的一条小路对记者说。他是湾子苗寨里德高望重的“寨主”,刚好是红军到达威信那年出生。“红军进寨的时候一不抓丁,二不抢东西,还送衣服给村里人,有时还会和村民们在树下面拉家常。”从小就听老人讲述红军故事的陶登玉,现在已经四世同堂。从老人们那儿听来的故事,经他的口,又讲给了自己的孩子们。

  古老的湾子苗寨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居住着27户陶姓苗族农户,整个寨子还保留着完好的古墙、古屋,传统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因为毗邻花房子会议旧址,湾子苗寨将红色文化和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2012年,湾子苗寨被列入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此后借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湾子苗寨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据介绍,寨子去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而就在5年前,这里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

  “旺季的时候每天能接待上千人。”熊艳是湾子苗寨的媳妇,家里现在开起了农家乐,“这里就是个桃花源,游客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可以和我们一起跳芦笙舞,吃米酒、打糍粑,还可以体验‘当一天红军,走长征路’的红色文化。”

  “变化太大了,已经完全找不到路了。”9月底,88岁的红军遗孀钟学勤在子女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里,“在电视上看到威信的宣传,就想着回来看看,真是大变样了。”

  钟学勤的丈夫肖发文曾是威信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以打柴、背煤、运盐为生。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一天,肖发文背柴到扎西街上卖,在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感召下,丢下背架,当即参加红军。1950年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时,钟学勤与肖发文相识相恋并结婚。

  在扎西会议纪念馆,看到丈夫的名字和照片陈列在馆中,钟学勤格外专注。老人向纪念馆提供了丈夫生前的照片,换下了纪念馆中的遗像。“很欣慰现在还有人记得他,他年轻时很帅气。”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老人笑着说道。

  20世纪50年代,肖发文和钟学勤用攒了10多年的生活费在威信建起一所小学。“那个时候,当地小孩没衣服穿,没学上,生活太苦了,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走出这个贫困的地方。”钟学勤告诉记者,“现在比那时候好多了,房子都修得漂漂亮亮,路也整整齐齐的。”

  老、少、边、穷、山,一直是威信发展的制约因素。据威信县委书记杨家伟介绍,威信全县共有人口43.2万,全县10个乡镇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5个,32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29户38563人。按计划,威信县将成为昭通市2017年第一个脱贫摘帽县。“脱贫攻坚等不起、慢不得,要用好红军长征精神留给我们的红色基因、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杨家伟说。

  云南省扶贫办、昭通市人民政府编制《昭通市镇雄彝良威信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探索革命老区红色民生、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四位一体”扶贫开发新模式。未来,威信等革命老区将依托大量历史遗迹,结合自身特色资源,打造国家重点红色旅游目的地。

  “从来没出过远门,等高铁建好了,要坐着高铁出门。”今年75岁的田坝村村民吴绍贤一有时间就要来看看高铁的建设情况。随着成都到贵阳高铁的完工,威信将彻底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这将为威信的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80多年后的今天,这片红军曾经驻足的土地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借力红色旅游的发展,威信正在描绘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村村寨寨,圈内鸡鸣鸭叫,孩童嬉戏打闹,人们在田园辛勤劳作,欢歌笑语声声不断……

  原标题:借力红色旅游脱贫致富——威信:苗家寨子欢乐多(长征路·新故事)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