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河北前干涧村主任刘海燕和她的“脱贫三部曲”

2016年10月12日 07:3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天津10月11日电 题:村主任刘海燕和她的“脱贫三部曲”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栗建昌 李鲲

  “很难想象在东部地区还有如此缺水的地方”“家乡需要这些愿意为百姓奉献的带头人”“在政策和经济引导的社会迁移大潮之外,总是有不易被人理解的坚守”……这些网民热烈评论的,是一位女村主任和她为村里打井的事迹。

  近日,与北京接壤的河北乡村前干涧和村主任刘海燕在网络走红,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她,年过半百后重返村里当了四年村主任,自己垫钱带领村民找水、修路、发展农家乐,演绎了新时期的“脱贫三部曲”。

  她垫钱打了七眼井,终于有一眼出水了

  京津冀交界处的山区,一处烽火台遗址上矗立着划分三地行政区域的“三界碑”,三界碑下,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与北京、天津接壤。刘海燕就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

  提到“水”,55岁的刘海燕永远忘不了自己人生中那个绝望的镜头:那时她蹲在井口,手里攥着打井抽上来的干石子儿,眼泪一下就出来了——“打了240米,又没打出水。”她心里嘀咕着,因为这已经是她在村里打的第6眼深井了。

  为什么要打井?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难以想象,在与北京接壤的山区,仍有这样的场景:在村民张福青家,房檐下斜吊着一根从中间立切开的铁皮管,当作接水槽,雨水流下来后,将顺着水槽和与它连接的胶皮管道流入一个水窖,水窖能存约30立方米水,要支撑老两口用到明年雨季。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家后总因为喝水而闹肚子。

  “有水才能引来人和财富。”刘海燕对此深信不疑,但她的“找水之旅”却异常艰辛,村里没钱,她就先垫上,一打就是7眼井。

  前5眼井最深的打到540米都没有出水,打井队的人都不愿意干活了,但刘海燕还在坚持。2015年,倔强的刘海燕花了两万多元请了专业人士做物理探测,最终在山顶选定了位置,用更为专业的水钻开始打第6眼井。

  然而,打到240米仍没有出水,刘海燕走到井口边,于是便有了那个令她终生难忘的悲伤镜头。“当时我脑子一篇空白,心想:这下完了!”为打这眼井,地也征了,树也砍了,工钱还没付。

  “那时候,真的不想再打了。”刘海燕说,“可是嘴上说不打吧,还不中!过了段时间我还不死心。”

  怀着全村人的期待,刘海燕决定再试一次,“下多大气力也得打出来!”2015年11月20日,水打上来了。据打井的人回忆,那一刻,刘海燕高兴得像个小姑娘。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下着大雪,打井的人告诉我,打出水了,我激动地跑到井边,水冒的四处都是,我的鞋都湿了。”刘海燕说。

  曾经骑毛驴上的山路通了汽车

  坐车去乡政府办事必须绕道天津、北京,这是两年前前干涧村民“出山”的常态,当然,还有一条路——翻山。

  故事还要从36年前讲起。1980年,前干涧村的小伙子闫长富与龙门村的姑娘刘海燕举行订婚仪式。姑娘和母亲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路太颠簸,坐垫被颠下山去;前干涧太穷,母亲心中担忧。

  “您把姑娘嫁给我,我们将来给您把道儿修通!”年轻的闫长富对未来的丈母娘许下诺言。1983年,闫、刘二人结婚后走出前干涧,来到相邻的天津蓟州打工,丈夫精明、妻子能干,两人很快赚到了钱,做起了买卖,有了加油站。

  养大了孩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刘海燕心中似乎总有些什么放不下。一天晚上,她忽然对丈夫说:“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的诺言?”闫长富一愣,说:“当然,那是我的家。”

  于是,当上村主任的刘海燕,在打井的同时开始修路。她把自己家的钩机、铲车等等全部推到了工地上,又自己垫资200多万元,“先把活干起来再说”。

  修路得砍掉不少村民家里的树,一些人心生抱怨,刘海燕和村里的干部表示,被占地砍树的,村干部家里的地和树任其挑选!看见日益铺平的道路,渐渐地,刘海燕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有的人还主动捐了款。

  开工后,刘海燕几乎天天在工地盯着,经过一年半的“灰头土脸”,长6公里、宽7米的前龙路(前干涧到龙门)建成通车了,在三界碑上看,这条路宛如一条白龙腾飞在山间。

  不出家门的“脱贫三部曲”让各界点赞

  有了水,通了路,刘海燕和丈夫正在村里盖着一座高标准的农家院——她要开发农家乐,“给乡亲们打个样”。灵感来自隔壁——天津前干涧村。虽然都叫前干涧,但天津这边70年代就喝上了甘甜的深井水,现在开着40多户农家院,最多年年收入20多万元。

  刘海燕看中的就是这一点,她告诉记者,把路修通、把井打上,下一步,她要和村民一起向天津前干涧学习,开发乡村旅游。她的“脱贫三部曲”引来网民的热烈点赞。

  “一个有韧性,经得起压力的村干部才能带领村民致富,农村需要这样毅然返乡的干部,家乡的发展与建设也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关注。”网民“黑猫警长”说。

  “她本可以过自己的安逸的小日子,却偏跟自己较劲,只因她不想让乡亲们再喝房檐水,不想让贫困困住村民致富的路!为她的执着点赞,为她的精神动容!”网民“思湘”说。

  “摆脱靠天吃水,靠天致富的路很艰难,脱贫需要刘海燕,也需要村民更有自主性积极性,认识到自己是那里的主人,有义务更有责任把家园保护好。”网民“怕猫咪的小笨鱼”说。

  刘海燕的事迹在网络走红,但更重要的是,她用实际行动激发了村民自主脱贫的激情,将致富之路拉到了村民眼前。

  通了路,常外出打工的村民张义全自豪起来:“过去出山到北京,要么坐车绕天津,要么在山梁上慢慢爬,现在连隔壁的天津人去北京都愿意走我们的前龙路!”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