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一山一水总关情——广西三年旅游扶贫攻坚纪实

2016年10月02日 07:36   来源:新华网   

  以融合求增长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几年来,广西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旅游业+”,分别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体育等行业融合,拓宽扶贫产业面,形成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让昭平农民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

  昭平是“中国名茶之乡”,随着茶的知名度“香飘四溢”,茶文化旅游也“商机四伏”。在原有茶产业基础上,3A级旅游景区故乡茶博园应运而生。景区开业后,香港游客何先生感叹,景是故乡美,茶是故乡浓,真的名不虚传。

  “我们对原有的生态有机茶园进行产业升级,增加茶园观光、休闲养生和茶文化体验功能,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经济,给附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故乡茶博园的负责人说。

  “我原来在家没工作,如今应聘到茶博园上班,每月有工资,离家又近,感觉很幸福。”附近村民小陈微笑地告诉记者,公司共拿出100多个岗位招收周边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问题。

  而养殖业与旅游业的无缝对接,则带给龙胜农民增收的喜悦。

  龙胜是富硒产品之乡,物产丰饶,以胭脂糯米、茶叶、水酒、辣椒代表的“龙脊四宝”一向闻名遐迩,而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土鸡和土鸭也深为当地人所喜爱。但是一直以来,这些土特产并未给当地百姓带来应有的市场回报。

  近年来,龙胜抓住旅游扶贫的机遇,加强了国家森林公园、龙胜温泉、养生庄园的建设,逐步推出系列健康养生旅游项目。随着外地游客的到来,当地土特产顿时大放异彩。土鸡和土鸭还被自治区命名为“凤鸡”和“翠鸭”,身价倍增,“飞”出了大山深处……

  龙胜镇双洞村的养殖大户周老板,一向以养鸡为业,过去忙碌一年收获无几。当外地游客涌入之后,他的养殖业开始蒸蒸日上,特别是从事“凤鸡”养殖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每养一批“凤鸡”就可获得数万元的纯收入。

  以特色促升级

  2013年,自治区提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简称“创特”)工程,上林、三江等12个贫困县被列为首批创建县。业内人士评价道,“‘创特’是一场及时雨,既解了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之渴,又催化了地方特色旅游品牌,给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特”的第一大贡献,是带动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据了解,自治区每年对创建县各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自治区发改委、交通、住建、水利等行业资金也纷纷汇合起来,投入创建县旅游景区道路及景观建设,为旅游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特”的第二大贡献,是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靖西旧州,是著名的绣球之乡。多年来,旧州一直在发展旅游业,但当地旅游市场一向不温不火。随着“创特”号角的吹响,靖西全面启动文旅结合工程,立足旧州绣球文化产业,打造绣球一条街,兴建“壮音阁”戏台、观景台等旅游设施。2015年,旧州成功荣获“广西特色旅游名村”称号。

  特色旅游的发展,给旧州百姓带来新的商机。“以前绣球要卖到外面去,这两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就地生财,节假日每天能卖一千多元呢。”一家绣球店的老板说。据了解,旧州共有五百多户家庭从事绣球生产和销售,依托特色旅游,这些家庭逐步告别了贫困,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绥县昌平乡木民村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村。精准扶贫以来,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脱贫任务艰巨。2016年7月,稻谷飘香的季节,昌平乡木民村连片稻田里突然惊现巨幅稻田画,《功夫熊猫》里阿宝、悍娇虎等经典形象跃然“田”上,一时游客如织,争睹为快。

  神秘巨画谁绘就呢?“这是我们指导村民通过图形勾勒与彩色水稻种植等方式‘绘就’的。”扶贫工作队员吴仁兰说,开展稻田画试点项目,目的是将创意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村民培育新的创收增长点。

  以模式谱新篇

  旅游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广西着力建立旅游扶贫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地群众还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和创造性,探索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扶贫模式,谱写出广西旅游扶贫新篇章。

  藤县石表山景区的“景区带村”深受村民欢迎。景区开业以来,没有关起门来搞旅游,而是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通过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工作安排、合作经营等等方式,提供全方位的增收渠道,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据了解,当地村民每年可从景区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收入30多万元;景区安排了上百村民就业,月平均工资1800多元;上百农户以土地入股、投工投劳的方式与景区合作种植有机水稻,平均每年每亩土地可获得纯收入5000多元。

  石表山景区总经理苏海说,下一步景区将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实行精准脱贫。

  上林乔贤镇内旦庄的“壮家要寨”乡村旅游,从一成立开始就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抓住“创特”的机遇,拿出自家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入股成立了“壮家要寨”乡村旅游合作社,抱团开拓乡村旅游市场。

  2016年2月下旬,该村举办钓鱼赏花节,吸引上万游客前来玩赏,带来旅游综合收入20多万元。该村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打造集农家乐、休闲马术、野外宿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度假区,打响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广西寿乡国际旅游集团是“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的典范。公司成立以来,通过建立三大旅游扶贫项目基地,带动周边上万群众脱贫。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系列健康生态食品,牵手千家万户,给特色种植和养殖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

  长垌村是广西寿乡国际旅游集团对口联系的精准扶贫村。为了帮助贫困村民增收,该公司坚持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购买当地农户的农副产品。该集团办主任何国荣还表示,将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

  山水总关情,百姓笑开颜。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2015年对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百色、来宾、崇左7市5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33542户人家调查显示,其中从事乡村旅游3740户,占11.2%;户均旅游收益36700元,比同年广西农民户均纯收入25570元高出43.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向全区发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旅游扶贫,在八桂大地承担新的使命,开启新的征程!(李志雄)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