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培训机构正式向刘利发放开学通知书。 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摄
在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口粮不足、缺乏收入来源,更享受不到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社会福利。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生活境遇艰辛。
社会该如何帮助这一群体摆脱贫穷、愚昧,而“贫困母亲”们又该如何实现自我新生?
日前,在深圳龙岗的一家培训机构里,一位叫刘利的单身母亲给出一个充满励志色彩的答案。
2000元建校费难倒求学“英雄汉”
刘利是贵州毕节人,今年39岁,是一家酒店的客房清洁工。和其他服务员不同的是,一到下班时间,刘利并没有选择逛街或跟姐妹们拉家常,而是一头扎进宿舍里就不出来了。了解她的同事们都知道,喜欢读书的刘利又坐在床上看书了。
刘利幼年时家庭情况并不好,她回忆,初三那年,学费猛涨到100多元,没有太多生活来源的家庭实在难以承担孩子们“高昂”的学费,于是其母亲决定让刘利放弃学业。
然而,辍学在家的刘利并不甘心,每天忙完农活后,便自学初中教材。两年后,备受感动的父母决定帮女儿重启学业,就这样刘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沙的一所中专学校。
满以为人生会就此改变,但当父女二人揣着找乡亲们东拼西凑来的3000元学费报到时,学校的一笔额外2000元的建校费却犹如一座大山横亘在父女面前。刘利永远忘不了那一场景,脸上写满无奈的父亲,眼含热泪地对女儿说:“孩子,实在是没办法了,这学咱别上了……”
自此,刘利的人生也发生了戏剧般的转折。两年后,出外打工的刘利与同为贵州毕节的一位工友结婚,自此,黑山白水,两人开始在这个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腹地的小山村里相依为命。
家庭骤生变故 丧偶女勇闯深圳
由于夫家经济状况一般,刘利的生活并没好转。
伴随着孩子的相继出生,刘利夫妇决定借钱买一台碎石机,维持生计。
“那时,一旦有活儿孩子们全上,经常弄得脸上、头发里全是石灰粉,像只土猴子。”如今回忆起来,日子虽然清贫,但刘利说感觉心里踏实。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刘利和丈夫为孩子们能住上一间好房子,吃上一顿肉菜而努力时,丈夫却不幸患上脑癌,匆匆离世,留下的还有为了治病借的十万元债务。
生活仿佛始终在和刘利作对,但是坚强的她没有被命运打倒,随后她将孩子交给婆婆,只身来到深圳打工赚钱。没读过什么书,她只能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扣除五险一金后,她每月的收入只有1800元,但就是用这样微薄的收入,她省吃俭用,供养着老家的婆婆和自己的孩子读书和生活。
她私底下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辍学,不管多苦一定要供他们上学。
励志妈妈“圆”了大学梦
沉重的负担并未磨灭刘利的勇气,因此也成就了工友眼中那个积极上进的她。
今年,一个偶然机会,刘利的主管和她提到了深圳市职工“圆梦计划”,这是一个可以帮助扶持贫困农民工提升学历的公益活动。刘利马上来了精神,通过打听,她来到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升学自考集团”。
尽管错过了招生期,但听到刘利的经历后,该机构迅速开会决定对刘利免除全部2800多元的学费。
“深圳是一个爱心城市,我们也希望能贡献一分力量,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帮助这些贫困母亲。”该教育机构负责人赵伟军表示。
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刘利最终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并获得承诺:一旦拿到毕业证,还能获取1000元的助学金奖励。
“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天上掉馅饼’的事”,刘利说,当天她从培训机构出来,是一路跳着的,一再发短信跟弟弟说,“不敢相信,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据了解,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从1995年起就共同发起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该行动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建立起幸福工程专项基金,通过卓有成效的救助行动,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
尽管没有契机参与其中,但赵伟军带领的升学自考集团却参与了深圳龙岗专门针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帮扶的“圆梦计划”。目前,赵伟军已决定针对贫困母亲,建立一个长期的奖励机制,满足她们提升自我的进取愿望。除此之外,在深圳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劳动者同样可享受这一福利。
“十几年前,我没能力把控自己的人生,十几年后我希望通过学历提升重塑自己,也努力给我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榜样和正能量。”面对这从天而降的爱心和机会,刘利充满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通讯员 李丹
(责任编辑 :景远)